6日晚间写《唐探1900》影评,这是我2025年影院观影第15部,也是春节档期的最后一部。(今年春节档期上映六部影片,动画片《熊出没》从来就不在我的观影序列之中)
春节档的最后一部,留给了唐探,其实原本在看片之前,我一直直觉认为唐探会是最后的票房冠军,实在没想到小哪吒最终一骑绝尘,当然,我希望大家都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虽然小哪吒票房碾压,但是我依旧认为,唐探属于这个春节档我心目中的第一,因为在我看来,唐探是属于预判的成功,它是属于未来的电影,而哪吒是属于当下的电影,是情绪给予的成功。
看电影的时候我就发了一个朋友圈:无论如何,写金山铁路华人,陈思诚就是值得尊重的!
这就是我最直观的感受
然后,果然,然后,就有“大明白”评论了,(一位有过不错作品的编剧)说:他就是算计。
我也直接怼了回去:多些人算计,是好事。
是的,你可以说《唐探1900》是一个彻底的商业片,它充满了算计、充满了预判、充满了对于观众的分析,只是我想知道,本来就是一部贺岁的商业电影,充满了对于观众的精准分析,用正确的预判、算计取得合理的票房,不对么?我们的电影工业,是需要十部、二十部的《流浪地球》《封神》,但是,有 十部、二十部的《流浪地球》《封神》 的前提,就是得有一百部《唐探》,如果没有坚实的商业底层逻辑,何谈工业的前景?如果我们有十个(唐探系列的)陈思诚,那么我们的电影市场还至于是现在这般尴尬吗?
回过头去说说电影本身,抛却掉所有的场外因素,真的有那么不堪么?
当然不是!
首先,《唐探1900》有着完整的故事,清晰明了、自圆其说,这是一个商业片的底层逻辑,也是安身立命之本,有评论说“望闻问切”的探案手法过于草率,可是在整个故事之中,是完全说得通的,又有何不可?说实话,我个人觉得唯一草率的点,就是秦福和阿鬼去到格兰特的家基本就是如履平地,这个在故事设置之中算是比较偷懒的点了,除此之外,整个故事有完整的起承转合、以及反转和再度反转,对于一部商业电影而言,还不够么?
然后说说演员,这个可能是《唐探1900》给我最为不适应的方面了,不能说王宝强不好,我只能说他的嗓子让我有点生理不适,更何况这次刘昊然居然连说话腔调都有点像王宝强了……看上去,尹正现在算是彻底放弃减肥了,原本还是偶像派的他已经在圆润的大叔路线上一路狂奔了,完全没有形象包袱了,什么角色都接也是让我醉了。周润发无功无过,他就是那个我们记忆中的发哥,没有惊喜也没有槽点,算是正常发挥吧。小岳岳的角色说实话我觉得有点点多余了,有评论说就是刻板的印象,那么不然呢?难道要创造一个完全全新的费大人?对于白客和魏翔而言,可能参与胜过一切吧,这两个有历史原型人物的角色,在整个故事之中沦为工具人的存在,没有任何空间可言。
有句话很有意思,我们总喜欢和富人谈情、和穷人谈钱,其实对于电影,观众又何尝不是?如果对于一部商业片,我们要求它有高深的内涵,对于一部文艺片,我们要求它有高额的票房,这本质上,都是一种错付。
另外在小红书上看到一种说法,就是这部片子是不是好的部分不是陈思诚拍的,其实这个也算是个比较有意思的点,因为《唐探1900》的导演署名是陈思诚和戴墨两位,而戴墨虽然是陈思诚一手带出来的徒弟辈的,但是毕竟是陈思诚的表弟,又因为有了《三大队》《误杀3》等成功作品了,既然陈思诚愿意把他署名在导演的行列,就可以猜想到戴墨的确承担了不少的导演工作,两个导演的合作,我只能根据目前呈现出的作品猜测,戴墨在细节部分应该有很大的贡献,毕竟陈思诚最近比较痴迷于(类似《解密》一样的)宏大叙事,这次《唐探1900》之中的历史厚重部分如果把握得不好,确实又会进入另一种流觞,而目前呈现出的结果是好的,所以我猜测戴墨应该功不可没。
昨日晚上和儿童片制片人通了电话,他刚刚在四川签了一份合同,另外两份合同也在走流程了,一切顺利就好。
7日早晨8:00起床,看了一下,之前被锁定的日记又都恢复了,也不知道简书抽什么风,看来不是因为抄写心得的问题。今日抄写《金刚经》第七分,第七分也很短,主要就是讲了一个问题,那就是F其实没有说什么“法”,因为F自身就没有得到什么固定的“法”,没有什么固定的东西叫做“F法”,所以其实老师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可以给学生们说,其实依旧在探讨一个问题,就是“空”。
上午看到吴兴国的介绍,突然发现他真的很适合儿童片之中的爷爷的形象,而且他签约在我朋友公司,不过他是湾湾人,这个口音让我有些纠结。
今日百字营无新增红包收入,本月累计8.12元。
今日写1800字,百字营二月累计写12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