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文体裁的“多样化”与“唯一性”
天下所有文章,皆可称为文分为有韵之文与无韵之文。今日所见常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之别,也有所谓说明、记叙、议论三大体之说。统编版教材中有诗歌、短评、日记、驳论、说明、剧评、讲稿、杂记、报告、书信、申论等。
高考成为议论文的天下,缺少了文体的多样性。
二、“空发议论”与“没有故事”——议论文与记叙文的顽症
1.现状:学生不敢写记叙文,因为没有好故事儿。空发议论,也是因为没有实力科举或者找不到视力雨润点之间的条件,这有可以归结到三点。
一是学生读书太少,而记下来换成自己的东西更少。
二是生活平淡乏味没有故事,只能抄袭改编,甚至瞎编乱造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写出来的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三是出题的方向容易引导学生宏大叙事,大谈特谈空大事件大英雄,高大上的例证与故事。
2.省思
孩子的文笔就要写出孩子该有的天真。把所谓的典型故事能否改变为写生活的点点滴滴与所见所闻呢,如北大自主招生考试作文题目:我参加创新作文大赛的故事。
叙事是议论的基础与本色。“学文必自叙事始。”(清代汪中《朱先生学政记》)
三、为什么要提倡整本书阅读——阅读是写作的根基和沃土
1.阅读现状
大中小学生不重视阅读。阅读主要是碎片化,肤浅化,功利化。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2.整本书阅读的好处
一,整本书阅读便于了解一位作者,一部经典的创作主题、目的。
二,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和方法。
三,体察全书的关键情节,对比高潮低落与长短优劣。
三,学习书中的用词、用句、用典之美。
四,便于品味书中的故事与道理,提升自己的修养与品格。
五,便与其他作家作品进行横向对比,从而真正掌握作家作品的不同。
六,便于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能力,克服浮躁产生定力,从而养成终身阅读习惯。
(元)程端礼《程氏家塾分年日程》
李光地:要练记性,须用精熟一部书之法。不论大书小书,惟将这部烂熟,字字解得道理透明,诸家说俱能辨是非高下,此一部便足,便可以触悟他书。
3.整本书教学方法
分小组分角色分事件分章节,用不同形式,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一定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作业化。
四、作文的最高境界与最低要求相同:文从字顺、理畅意达
无论是中外名著,还是对古代诗文的注释,谁写的最通俗明晰,谁的作品就会不胫而走。
有人喜欢用生僻字假借字,有人喜欢玩作文中硬塞成语、必须要引用名人名言,而完全不理是不是合适得体。
日常教学中,让学生讲好一个平常事,说清一个平成理就可以。不必给学生戴高帽子,压着还是不知道如何去写。
五、作文要模仿和修改多读多讲多做多改
六、重视字词句的基础是作文的塔基
词不达意、段落没有层次性:好的作文就像塑造一个人,不能把胸腔部分和腰部部分相互置换,那样会出人命的。
词性考察:北京高考作文题目《老规矩》,很多同学都把规矩理解成了规则、习惯了。
方法:可以用名著当作范本,抽换表达关键的词语,让学生填充。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白骨精三变就可以积累词汇。
七、写作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材料的问题,把自己扔进材料中,将材料中的人和事当成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人和事。
八、鼓励学生说真话说人话,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活琐碎事情,百态个人感悟都可以解,不必事事与国家挂钩,拒绝与民族相关写一堆,无信无关的废话。
九、如何看待高大上的作文题目近些年来中高考作文题目越来越高大上,正能量。表现加国情怀已成为常态,于是歌颂体蔚然成风。
不仅是多写多练,还要巧练,不能空对空乱跑狂轰,没有任何战果。
建议:
学生:背诵中外的名篇,关注社会现实,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思考社会与自身问题,多体恤父母与老师的不易,多一份感恩之心。
老师:要做的是用心体察课文和孩子们一起洗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