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一个静得有些诡异阴森的夜晚,年轻女子艾米丽驱车来到朋友家参加聚会。此前她一边开车一边和男友打电话,然而通话突然中断,她的手机屏也莫名其妙出现裂痕。这一事件让艾米丽的心中升起隐隐不安,因为当晚一颗彗星刚好接近地球,一个很久之前听过的传说使她对彗星的到来有着不祥的预感。稍后,朋友们落座,大家彼此交谈,叙说近况,虽然言语中有着许多莫名其妙、蹊跷反常的线索,然而均被一带而过。突然间,灯光尽灭。当光明重新来临时,众人发现附近只有一户人家还在亮灯,而亮灯人家里坐着的竟是与他们一模一样的“自己”?于是他们不断地寻找线索,不断地进入混乱的时空。女主确定自己走错时空之后悄悄离开,找到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房间,进去杀了里面的“自己”,开始代替她生活在那里。
《彗星来的那一夜》
《彗星来的那一夜》豆瓣评分8.5,位列豆瓣TOP250第232名,已有46.3万人标记看过,同时也是评分最高的科幻片之一。它拍摄于2013年,曾获得第24届哥谭独立电影奖,是一部低成本高分电影。
电影一开始就营造了紧张恐怖的氛围,为整部电影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
电影中提到了很多次量子力学和薛定谔的猫,那么这两个到底是什么呢?来小小的科普一下吧。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它提供粒子“似-粒”、“似-波”双重性及能量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数学描述。它和经典力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研究原子和次原子等“量子领域”。
薛定谔的猫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理想实验,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他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薛定谔的猫还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问题和哲学争议。
女主艾米丽
女主还是很漂亮的,而且整部电影智商一直在线,不是那种有着恋爱脑能把人气死的无能女人,所以整部电影看起来还是很赏心悦目的。
那一刻他们就是薛定谔的猫
平行时空交汇了,两个他们同时存在,在薛定谔的盒子被打开之前,他们既活着又死了,只有打开盒子的那一刻结果才会坍缩,而结果会坍缩到他们身上还是另外的人身上?到底哪一边的人会活下来?这时候有人提出去杀掉对面的人,这样他们就可以活下来了?他们能成功吗?
结果就是他们没有去杀死对面的人,因为对面的人跟他们一样,一样的身高体重,一样的强壮,谁杀掉谁还不一定。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发现那里有着不止两方人,每一次经过那条黑暗的小路都会进入一个不同的时空,这个世界已经有了无数个不同的“他们自己”。
而且他们聚在一起的几个人还是来自不同的时空。女主发现并证实了这一点,感到害怕并绝望。悄悄离开了她所在的那间房子,去寻找其他时空的“他们”了。
女主经过很多个房子,每个房子里面都有不同的“他们”,他们或在争吵、或在自相残杀、或在不知所措,每一个都令她更加绝望。最后她来到一座灯火通明的房子前,看见里面的人都在融洽地交谈,充满了欢声笑语,她决定留在那所房子里。
女主决定杀掉那所房子里的自己,并代替她
既然回不去原来的时空了,不如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房子,进去杀掉原来的“自己”,留下来代替她。
两枚相同的戒指
女主成功杀掉那个“自己”,留在了那所温馨的房子里,但是,突然又闯进来一个她“自己”,于是她又杀掉了一个“自己”。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男朋友交给她一枚在房子里捡到的戒指。这时男朋友接了一个电话,是另一个“她”打来的,然后电影戛然而止。
接下来的剧情该怎样发展,这个开放式的结局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如果我们是暗黑版本呢?
那整个夜晚他们都在担心在其他地方存在着他们的暗黑版本,随时可能会过来杀掉他们。可是,这么就能确定他们自己是好的,如果他们自己就是暗黑版本呢?
怎么确定这就是我们?
电影中的他们不能确定那就是他们自己,那我们又怎么确定这就是我们自己呢?说不定此刻正在码字的我已经被另一时空的我杀死并替换掉了。
无论怎样,没有人比我更爱你
无论是这里还是那里、这个时空还是那个时空,都没有人比我更爱你。时空可以错乱,人也可能不是真的,但我爱你的那颗心一定是最真实的,我一定是最爱你的。
最后祝大家观影愉快,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