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位内地朋友跟我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台湾应该还是很重视传统节日的,农历年节想必有很浓厚的过年气氛。
话毕,感觉的到他一个年届40的男人对农历年节氛围的期待与失望。
与君一席话,令我回想起十年前,自己似乎也有过相同的感嘆。那是在刚步入职场那几年的身分转变,从收红包到发红包,从只要负责吃、负责玩、负责穿上新衣新裤新帽,到要负责做吃买菜、负责出游行程规划,自己的新衣新裤新帽也要自掏腰包了!回想起来,没有年味这件事跟自己从花父母的钱到花自己的钱有很大的关联。
当一个小孩,过年期间,除了可以享受平常所享受不到的消费待遇、享受非劳动的红包收入外,过年不宜吵架、不宜生气等习俗,也为孩子们带来天大的造次环境,此时不造更待何时?被欺压一年的孩子们在过年期间,也唯有在过年期间能得以释放。
但把没有年味这件事完全诉诸钱入或钱出似乎又过于偏颇,因此我回应了内地朋友一个观点:根据我的观察,这跟内地快速的富裕起来有很大的关系。我记得小时候过年父母亲戚朋友都很开心,家家户户互相送礼、走春问好、放鞭炮挂春联的气氛非常浓厚,而后来当家家户户的生活条件都越来越好越来越平均,交通越来越便利,平常就经常买新衣聚餐吃大餐后,年味就慢慢淡了。
回想小时候的过年,有喜有忧,喜的是放假、有红包可以领、很多好吃的。忧的是要开始进行没日没夜的大扫除以及要面对亲戚朋友对成绩成就的询问与比较。接下来就来分享我记忆中的过年吧!
回想起来,小时候过年前的大扫除是特别哀怨但又开心的事,哀怨的是打扫的辛劳,开心的是家里孩子多,分配工作区域是一个每年孩子们斗智的游戏时刻之外,打扫完毕之后的成就感与长辈的称赞,是孩子们对于不能赚钱却对家有所贡献的一种正向回馈。虽然天气寒冷又必须挽起柚子裤子泡在湿抹布与灰尘中。
初一到初五台湾的寺庙都是人满为患,抢到新年第一支香象征该年幸运一整年的习俗,笔者也跟风做过,虽然至今没有抢过第一支香,但是只要手上的香插上香炉的那一刻,一年的幸运感觉就到手了!
小时候家里会挂上各式各样的春联与挂饰,把祈愿贴在牆上,似乎这些愿望实现就在眼前。
所有的糕饼都会沾上红色喜庆,当成贡品祭拜祖先之后才能大快朵颐。发糕象征发财。
萝卜糕是过年期间必吃的品项,闽南语的萝卜糕发音「贵」,象征吃了会获得富贵。
以上,有哪几项跟你家乡的过年习俗是一样的呢?
无论如何,不管年味是不是越来越淡,过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不论前一年过得好或不好,都不要再去想。新的一年,一切重新来过,每一个走过的年都是早就越成熟的自己。祝大家新年快乐!
#观点# #看法#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