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完,我觉得我可能看了本假书。本以为克莱儿·麦克福尔会像罗琳女士构建一个完整自洽的魔法世界一样,打造一个灵魂超度的世界,但没想到整个故事由两个人莫名其妙的感情发展为线索。挖下很多坑,却没有填上让这个故事的脑洞仅仅停止在意淫阶段。
我想这本书的读者会有以下疑问吧——
1,谁可以成为灵魂摆渡人?崔斯坦的身世?
2,灵魂摆渡人的归宿是什么?为什么崔斯坦能返回人间?
3,文中提到,崔斯坦的灵魂摆渡簿没剩几页白纸,这意味着什么?
4,为什么迪伦回程中闭上眼睛就可以躲避恶魔的攻击?
5,荒原是死者灵魂的意识投射,那么船浆、火都是凭意念创造的吗?如果如此,为什么不能凭意念创造一个崔斯坦?
带着诸多疑问我查看了豆瓣的书评,看到如下:
我去搜索了中文出版商标榜的图书大奖,没有找到官方来源,有些是儿童图书奖......如此观之,作者天马行空的写法获得图书大奖也在情理之中了......
我不由地想,同学们的选书能力以及曦之读书会的活动方式也许需要好好迭代一下了。
如何选书
书籍是精神食粮,吃坏;饿东西,身体会抱恙;读错了书,灵魂会腐化。在我看来,选书的能力极其重要,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学会选好书,选适合自己的书。
首先,选书是一种能力,用进废退。
磨练自己的选书能力首先应该从拒绝索要书单开始。越依赖别人的书单,自己越无法鉴别良莠。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慢慢培养自己的品味。
其次,选书有一些小技巧。
1,出版社
好出版社有较专业的出版人员,他们的筛选可以提高参考。比如商务出版社、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等。
2,版次和印次
一本书再版次数多,说明其足够经典,正所谓好书都是长销书嘛。一本书再印次数多,说明其市场广大,也是一个参考指标。
3,作者
读某领域的书,可以找到该领域的大牛,大牛的著作质量比较可靠。还可以从作者出发,寻找作者欣赏的作者和书籍,顺藤摸瓜。
4,书评
Amazon和豆瓣的书评参考价值较高。
5,references
非虚构类书的参考文献尤其重要,看过大家学术著作的人都知道那附页上详尽的参考文献表,并且还可以按图索骥找到更多优秀的书籍。
6,尽量读原版书。
翻译不是纯机械活动,它依靠译者的理解和表达水平,好的译者不是没有,但的确稀少。另,翻译是二手资料且要等。
读书会活动规则
我相信读书会是个特别好的活动,由于初办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关于读书会的承办,我也有一点想法。
读书会的书目产生方式不妥。第一期是抽书,第二期是票决。这两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同学们读的不是自己想读的书。随机抽选不用说,这是概率问题。而票决也不尽合理,即使是高票当选的书,也不一定合每个同学的口味。读书本是件乐事,如果硬着头皮去读自己没兴趣的书,则变成了一件苦差事。更何况同学们的选书能力仍堪忧呢!
我的建议是,主题式读书会(甚至是类型化读书会),把选书的权利交给每个同学。具体来说,一个学期18周,抛去最后两周(准备期末考试)共16周,每四周一个专题,每个同学至少参加一次专题读书会。比如专题一,时间管理。报名参加的同学自行选择书目,精读之后在读书会上将该书的大致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悟分享给大家,其余同学可以提问。
这样的好处是,既能读自己喜欢的书,又能在一个大概念下(比如时间管理)与朋友分享不同的经验感悟,了解不同的书籍,精读之下又能建构体系,享受独处还能体味分享的乐趣。当然还可以以文会友,将所思所想写下来,向挚友社等校刊投稿。
至于主题的选定,要充分考虑同学们的意愿,只要有10人(这个人数标准还可以再商量)以上报名就可以开展一个主题,如果同学们自己没有意见,就由活动负责人给出几个主题进行票决。
读书会活动资金的利用问题。既然是同学们自己选的书,那么书目本身就需要自发去找,无论是去图书馆借还是购买电子书、纸质书,读书会活动资金不再承担选书能力低下而带来的风险。正所谓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省下来的活动资金更多的用在丰厚的奖励上,更好地激励同学们去读书!当然,奖励的内容可以是书籍本身,也可以是其他有利于成长的礼品和一些实用物品。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做一个理智的知识分子。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高效合理的使用奖助学金,看清营销狗的面目,不被过度宣传所迷惑。做一个理智的读书人,学会选书,读好书,进行批判性思考,不被外界评价所蒙蔽。
我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学会思考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掌握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