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0年,一支庞大的皇家车队离开了秦帝国的都城--咸阳,秦始皇想用自己的行动将思想传播四方以此来震慑潜伏在暗处的敌人,始皇明白仅仅依靠政令的改革还无法让国家迅速安定,皇威也还没有得到昔日六国人民的彻底认同,秦始皇选择了去泰山封禅祭天地。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了鲁国旧地的泰山脚下,准备奉祀这座当时人民认为的最高的山,泰山。古代人民认为君威天授,而秦始皇为了让民心的大一统选择了到泰山去封禅……此时跟随始皇一同封禅的主力便是儒学雅士,同秦始皇制定封禅的礼仪,这些儒学雅士称博士。而这些来自东方六国的博士不想承认秦皇受命于天而对封禅事宜推脱马虎,秦皇并没有处罚任何一个人,随后自己带领文武百官登泰山举行封禅,封禅完毕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让始皇的下山之路极为狼狈,然而山下的六国博士看到秦皇狼狈的样子反而大肆讥讽,大家印象中的秦始皇应该是暴敛成性的,据史记记载面对东方六国学者直面的嘲笑,秦皇也还是没有处罚任何一个,或许他相信他会感动这些能够影响民众思想的学者……但是现实终究比理想残酷的多。公元前218年,始皇巡游的车队在博浪沙官道受到袭击,一个巨大的铁锥从天而降砸碎了巡游的副车索性始皇平安无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秦虽然统一六国但是秦国的江山不是想象中那么牢固反秦的势力随时都在等待时机毁灭帝国,秦皇的此次巡游不仅没有震慑到潜伏的敌人还让敌人有了可趁之机……面对东方学者的讥笑和刺客的袭击始皇开始反思自己的施政思想,如何能够让帝国的人民对国家拥有归属感,那便是土地。东方六国战国时期农民享受着土地私有化通过自己的劳务生活,而秦国是将土地和军功绑在了一起,有军功便会有土地的使用权,秦统一以后土地制度便不能适应这个新的时代……公元前216年即秦帝国建国5年后,秦皇颁布了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大致内容意思是秦始皇承认原东方六国土地私有的制度但是需要根据土地的广阔来征收赋税,然而令始皇意外的是此次新政还是由于粮价大幅上涨导致帝国的经济发生动荡。
土地改革的失败冲击着始皇帝骄傲的内心,公元前215年始皇决定用另外一种新的方式来挽回渐行渐远的民心,当时秦帝国北有匈奴南有百越,秦始皇决定用对外战争的方式宣告帝国尊严的不可侵犯以此对万民彰显国家的权威。始皇派将军蒙恬带兵30万北击匈奴收复了今天的河套地区,为了巩固新的领土,始皇下令在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边墙的基础上大规模修建增筑,七年后一条西起陇西临洮东到辽东长达五千多公里的军事防线这便是今天的万里长城,为了配合长城的防御还修建了一条从陕西咸阳直到内蒙古九原地区的军事直道即著名的秦直道,方便士兵的投放以及粮草的运输。同年秦军挥师五十万南征百越收复了岭南地区,从此岭南彻底纳入了中国的版图,然而秦始皇急风骤雨般的军事行动并没有让万民得到国家的归属感,反而由于大量的军事行动以及大规模的修筑超负荷的影响了社会稳定,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了服徭役的队伍,增加了人民生活负担。
公元前214年,始皇大举宴会与文武百官在庆祝战争的胜利,此时一位名为淳于越的东方学士向始皇请柬请求回复分封制,这是对自己施政的否定,对帝国的不认可……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建议始皇统一帝国的思想与言论,一切违背帝国统治理念的书籍都应该被摒弃,而秦始皇在一次次打击面前也开始质疑之前的妥协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李斯的提议重新竖起以法治国的大旗,而东方六国的儒家思想受到了始皇的摧残,所有书籍都被焚烧,这也意味着秦始皇与所有东方六国学者的决裂,也加剧了秦帝国的崩塌,之后大造阿房宫与骊山古墓更是出动了大量的劳动力导致帝国经济全面崩溃百姓流离失所……而百姓心中的秦始皇便是暴虐的象征……
公元前210年,赢政第五次巡游病逝在沙丘的平台宫,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秦帝国的厄运由此而来。公元前209年一支农民起义军拉开了灭秦的序幕,东方六国的旧贵族也在一年之内全部复国,以武力著称的秦在一瞬间崩塌……公元前206年一支来自楚国的起义大军在刘邦的带领下进入咸阳城,秦帝国从此灭完。汉帝国登上了历史舞台,平民出身的刘邦能否让万民归心真正实现大一统?
他是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他也曾为了自己的帝国奋斗过,为自己的子民努力过,我们不评判历史但是要牢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