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无力感”,之所以想谈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被一种隐藏在心底的无力感控制着,这让我有些喘不过气,同时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发现和转变,也真心希望可以帮到正处于“无力感”中的你我。
01
什么是“无力感”?
我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感受过“无力感”,但多数时候我们都容易陷入引发“无力感”的事件中,而忽略了“无力感”本身。那到底什么是“无力感”呢?
“无力” —— 从生理上来看,“无力”是一种没有力气,浑身乏力的状态;而从心理上来看,“无力”是当我们面对自己想做但却无法去做或无法完成的事情时的心理状态。今天我们的讨论只限心理范畴。
无力“感” —— 是对“无力”状态的一种感觉,亦或一种解读。
02
什么样的想法会引发“无力感”呢?
通过对“无力感”的解释,我们知道“无力感”是一种感觉,是我们面对一些“无力”状态的自我解读。因此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每个人对于“无力感”的感知程度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
简单的说,这就像每个人对于洗澡水温度的感知程度不同一样,我的家人洗澡时40度的水温他们就觉得合适了,但是对我来说40度的水温简直是冷水,我需要水温在60度左右。要知道引发对水温不同感知度的原因有很多,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我只想通过这个例子让大家明白有不同感知度是非常正常的,没必要因为别人与你不同、或者与所谓的“社会标准”不同就去对他人加以评判。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正因为每个人对于“无力感”的感知程度不同,所以在此我们只列举一些通常可能会引发“无力感”的想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再做列举和补充,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我分享你的想法。
我的孩子一定要进全市重点中学,否则我就。。。。
我一定要考上985、211的高校,否则我就。。。。
毕业后,我一定要进入xxx公司,否则我就。。。。
我必须在30岁前结婚,否则我就。。。。。
我的男友或老公必须得xxx,否则我就。。。。
我不能接受40岁时还没有达到我想要的状态,否则那时我就。。。。
还有很多类似的想法,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03
“无力感”都是自找的?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想法里面有三点共通性:一个标准、一种自我偏执、一份略显悲壮的决心,我把它归纳成一个公式:
一个标准 + 一种自我偏执 + 一份略显悲壮的决心 = 无力感
接下来,让我们一一来解读一下:
一个标准 —— 每个引发“无力感”的想法中,都隐含了某种标准,有的是“自己的标准”,有的是“他人期待下的标准”,而更多还是“社会标准”,因为无论是“自己的标准”或“他人期待下的标准”都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下那些约定俗成的标准。
一种自我偏执 —— “我一定要”、“我必须”、“我不能接受”。
一份略显悲壮的决心 —— “否则我就。。。”,这份略显悲壮的“决心”有时是非常恐怖的,因为在我们身边不乏由此引发的悲剧事件。
在我们的想法中,拥有以上三点真的会产生无力感吗?我把这个公式套在自己身上:
我自认为是一个对人生非常有计划的人,从20岁开始我就习惯于做“人生计划”,以10年为单位,20岁-30岁我要做什么、我希望达到什么状态?同样在30岁时我也开始计划自己30岁-40岁的人生,我希望40岁时已经在从事一份足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事业,拥有一定的个人影响力,从而影响到更多的人。
有了这个“30岁-40岁的计划”之后,我内心也开始出现一个隐隐作祟的“无力感”—— 我不能接受40岁时我还没有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如果没有。。。天啊,每每想到“如果没有”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仿佛要窒息了,我真的不敢想象我会做出什么事。。。。
我今年32岁,距离40岁还有8年时间,身边年长我一些的朋友对我的评价是“你很努力,但是你为什么总是那么着急呢?你还小啊!”我想说,是因为我把40岁定成了一个人生节点,所以我一直在用倒计时的方式生活,这样的生活态度也把我自己“折磨”得够呛。
我死党问我:“20岁发生了什么让你开始以10年为单位做人生计划了?”、“你将40岁定为一个人生节点这与中国的传统观念‘四十不惑’有关吗?”
说实话,我有些回忆不起来20岁时候的事情了,不过我发现“20岁-30岁”和“30岁-40岁”我虽然都是在以10年为单位做人生计划,但明显30岁的时间节点没有给我带来太大的无力感和恐慌感,而40岁这个时间节点却让我有窒息般的无力感,这与中国的传统观念或约定俗成的社会标准有关吗?我不得不说这种关联我不愿意承认,但实际它是在潜意识中存在的,这种潜意识让人害怕!
此时,我惊觉,“一个标准、一种自我偏执、一份略显悲壮的决心”这都是我自己设定的,原来“无力感”是我自找的,好残忍,却又如此真实!我都对自己做了什么啊?
04
如何缓解“无力感”?
面对“如何缓解‘无力感’”这个问题,我不想直接给出我的想法,因为我不想以专家自居,在此我需要明确:我只是大家自我探索路上的同行者,也期待越来越多人加入这趟旅程,碰撞出更多想法和可能性。
所以我只想留下几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
面对“标准”的思考:
1、那些社会大环境下约定俗成的标准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对此你有没有质疑过或认真思考过呢?
2、面对人生,你有哪些标准?而你是否考虑过,你身边人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面对“自我偏执”的思考:
1、对你来说人生是什么?(问题有点大,可以从几个维度去考虑,长度?价值?头脑中的画面?等等)为什么?
2、对于“一定要、必须、不能接受”这类想法,你背后的恐惧和欲望分别是什么呢?
面对“决心”的思考:
1、你为什么要定下“xxxx这个决心”?
2、“xxxx这个决心”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3、如果不定下“xxxx这个决心”这件事你就不做了吗?
以上是我思考的一些方向,通过这些思考我越发清晰自己接下来需要做什么了,同时也放下了心底的“无力感”~ 期待大家在评论区与我交流你的思考和发现!
最后我想说:
“无力感”都是自找的,不要自己害死自己,不要用自己的偏执折磨自己,折磨身边的人!!
- 完 -
谢谢你认真读完我的文字,我是Echo,很高兴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