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0日,一个平常又难忘的日子,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在出诊时,毫无预料地被患者持刀砍伤,命悬一线,这个事件很快上了微博热搜。当时湖北疫情迅猛爆发,隔离在家的我几乎无心关注网络上关于疫情之外的任何消息,所以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事,第一次知道这位叫“陶勇”的医生。
几个月前观看《朗读者》第三季,第一次真正“认识”了陶勇医生,当更多地知道了伤医事件的整个过程,以及进一步了解了陶勇医生背后的故事,当看着那双再也没有办法拿起手术刀的手,我想每个人都会为这位对医学事业充满无限热忱与憧憬的陶勇医生,感到惋惜和痛心。
陶勇医生与董卿老师对话的时候,语气一直很平和、很从容,脸上始终保持着淡淡的笑容,眼睛里散发着善良与笃定的光芒。从陶勇医生的脸上,似乎就可以读到他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会是个怎样的人,这就是所谓的相由心生吧。关于如何看待曾经不幸的遭遇,最后他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接受现在吧。”短短的一句话,表达的是陶勇医生用半年多的时间,与过去和解、与自己和解。
当不经意地想到或看到“陶勇”这个名字,陶勇医生的样子就会从脑海中掠过,各种情绪涌上心头。有一次在“单向街书店”公众号上,偶然看到一篇题为《陶勇:有使命感的人,是容易活下来的》的文章,我激动地赶紧点进去,文章内容是整理后的许知远现场采访陶勇医生的对话。
陶勇医生说他愿意去做一些事情,其中一个很大的动力,就是因为他知道这些事情是有价值的。这句话对我的触动特别大,也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共鸣。一直以来,如果我内心坚定地认为某件事情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我就会带着强烈的热情和使命感去做这件事情,哪怕别人会质疑,哪怕别人会否定或反对(如果我认为自己足够坚定和清醒,其实我都不在乎别人的理解、肯定以及支持),甚至哪怕我会吃亏。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很多原本治不好的疾病会逐渐被攻克,但是却无法缓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帮助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甚至强大的科技还可能在这方面起到副作用,所以陶勇医生给自己的定位是左手科技,右手人文,做一个双重身份的医生。如果了解陶勇医生从医经历,会发现他一直都是一位具有人文精神的好医生。
年前我在网上购买了于2020年10月出版的陶勇医生的首部随笔集《目光》。这本书是朋友建议他写的,觉得他有必要将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思考整理成文字,以书本的形式完整地呈现给大家。而他决定写下这本书,是因为他想让更多的人看到人性的善良,让更多的病患得到救治,让更多处于迷茫和抑郁中的人找到生命的意义,让更多正走在或者打算走上从医之路的年轻人坚定自己的梦想。其实不论处于哪个人生阶段,不论正处在或者即将迈向哪个领域,不论是低谷期还是高光时刻,我觉得只要用心读完这本书,就一定会被鼓舞(敢于追随内心、不要丢掉希望),或者被提醒(坚守初心)。至于那些站在所谓“文学性”的角度,故作姿态地对《目光》进行指指点点的“专业人士”,不属于这本书的读者群体。
每次在读的过程中,当我的目光随着那一行行充满温度与力量的文字缓缓移动,陶勇医生鲜活而又立体的形象,以及他面对书中提到的那些患者时的情景,就会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当读到有一位患者的母亲得知陶勇医生手被砍伤,说愿意把自己的手捐给陶勇的时候;当读到江西一位失明又患有重病的驼背奶奶,想要通过手术短暂恢复视力,只为了给自己做一件寿衣的时候;当读到陶勇医生坚持不懈、拼尽全力,不放弃一丝希望地帮助患有白血病的小男孩岳岳复明的时候;当看到另外一位患有白血病的乐观可爱小女孩薇薇,在失去视力的情况下,凭着记忆用彩色橡皮泥给陶勇医生捏了一条龙的时候,感动的泪水就忍不住地流下来。
陶勇医生并没有将那位砍伤他,将他推向死亡边缘的患者,视为一个多么十恶不赦的人,也没有表达自己心中强烈的愤怒和谴责。他认为这位患者之所以会有如此行为,是因为长期在疾病和生活的折磨下彻底绝望了,从而产生了报复社会的扭曲心理。当时躺在病床上的陶勇医生也陷入自我怀疑,他说,我医治了他的眼睛,却没有医治他的心;我了解他的病情,却没有了解他的人生。当从医生到患者这种角色的转换,也让陶勇医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他曾经的那些病人,他们的痛苦与不屈。
喜欢看哲学书,有着哲学思想的陶勇医生,对本次被砍事件进行了冷静的思考,但是心地善良的陶勇医生明确地表示,他只能理解,但不会选择原谅。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这个事情没有办法被原谅也绝不可能被原谅,首先这这位患者砍伤的不仅仅是陶勇医生的手,更是承载着千千万万个患者从陶勇医生那里重获或者守住光明的希望!其次,不论何种原因,不可能原谅这种要将医生置于死地的恶劣行为!
“医患关系”是一个很热门也很严肃的话题,矛盾的背后需要去思考以及被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不论是医生、患者还是医疗体制,都需要不断反思。经历本次事件后,陶勇医生不仅没有退缩,而且觉得自己更加有使命感去做一些事情,去改变一些事情。
虽然并不是每位医生都像陶勇医生一样,但我一直都很尊重医生,尊重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当看到那么多医护人员奋不顾身地主动请缨奔赴一线,不眠不休地战斗在病房,争分夺秒地将患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给患者加油打气,帮他们树立信心,更是觉得白衣天使是多么的了不起,又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他们值得也应该被尊敬。当看到那位来自甘肃的女护士孙梦婕在武汉方舱医院领跳《火红的萨日朗》的视频,心中既感动又觉得温暖,当时就在想,她怎么这么可爱呀!虽然她穿着防护服看不见她的面容,但在所有人眼里她就是位美丽的姑娘,她用自己轻盈灵动的舞姿,用自己的乐观与真诚,抚慰了那些新冠患者以及所有正处于恐惧和焦虑之中的人们。有时上班的路上,我也会反复听这首《火红的萨日朗》,浑身充满了力量,连走路的脚步也变得欢快了。
陶勇医生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后来顺利考取北大医学部,取得博士学位,到德国留学,一步步成为被信赖、被认可的眼科医生,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艰辛与不易,但他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毅然坚持下来,一直坚守着自己那颗的初心。除了看病,未来他还要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重燃对生活的希望,有更强大的免疫力去对抗疾病。
当我最后一次合上书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电影《无问西东》里面,教官在招募飞行员时说的那段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陶勇医生身上最可贵的地方,或许就是当他面对患者,面对复杂而又棘手的疾病,他从自己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为什么陶勇医生已经年过四十,但他的目光依然是那么的清澈,还散发着少年的气质?或许是因为他内心始终是明亮的吧。
向陶勇医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