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 | 蘭小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你能想象吗?
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免去一切社交软件的捆绑,不用手机,不用电脑,没有你害怕跟不上的资讯热点,只身一人——孤独迫在眉睫,性命岌岌可危。
人生能有多少天,是按自己的意愿活着?我们心里的声音往往在日常的琐碎中被湮没。
人生能有多少个77天呢!?又有多少个77天是能够义无反顾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心?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一场自己笃定的冒险旅程里,有一种战胜内心恐惧的优越感和自由,即使这有可能是一道送命题,那又何妨?毕竟有些人30岁死去了,等到80岁才埋。
进入羌塘(羌塘,藏语意思:北方未知的空地,是我们地球上,除了南极和北极之外,人类无法生存的第三极。),是有可能会丧命的,但也有可能成全最真实的自己。
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哪種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
读书的时候便老早想着以后能像古人一般退隐山林,后来才知道原来还有大隐于市,才知道自己的想法略显粗浅。无论是在山林还是在闹市,最重要的还是自己那颗心,想寻找到安心的力量,完完整整地接纳自己是不容易的,但并不是没有机会。只是愿不愿意,敢不敢去尝试。
即使有人指指点点又怎样,即使无法获得他人的认可又怎样,即使失去支持的声音,但只要是自己愿意坚持的事,那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因为执着的人,只想走自己的路。
我一直很喜欢余华的一句话:生命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
人生到底是孤独的。总有些时候,你内心有憋着一大堆话想说,打开微信,打开通讯录,手机界面从上拉到下,顺着字母排序一直拉下去,拉到尽头,却发现自己只是心里多了一股莫名的怅然若失。
在我看来《七十七天》并不是一部很煽情在谈情怀的电影。反倒是导演和自己死磕到底,身体力行去完成自己一部珍视的作品。
序幕一拉开就展现了人在天地间的渺小,那种空旷无垠的感觉,人分明变成了无足轻重的存在。选择了这样一条不同于常人的路,一种主动和外界隔绝的方式,开启另一种可能性——我们是否能和自己和平相处,是否能和自己的孤独和解。
人生苦短,孤独无解。
当孤独达到临界点,景色再美也无法阻挡回忆的侵袭。在生命的旷野里,每个人在寻找自己存在的痕迹。那些偶尔难过却常常硬生生被压制的时刻,那些和自己短兵相接剑拔弩张的时刻,无论在多少个深夜难过痛哭也无济于事。生命在这些时刻最脆弱也最无力,只能任由情感从心底交杂涌上喉头,你的孤独无助在那些时候甚至超过生命本身,成为不可承受之重。
为什么要选择去做这样一件事呢!?不是因为遭遇了什么大悲大喜,也不是遇到什么迈不过去的挫折,只是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所建构的森林里待久了难免迷失心绪。
电影里的那句“为了证明我还活着”,活着不只是“吃喝拉撒睡”,更重要也是在寻找自己来到这世上的意义,寻找自己的存在感,这种存在感不来源于他者的目光,不来源于外界的肯定,有的是赤诚地和内心的自我面对面对话得出的决定。
人这一辈子,战胜别人容易,战胜自己却并没有那么简单,毕竟有些人直到生命尽头还在寻找自我而不得。战胜自己比战胜他人需要更大的勇气,更多的努力,如果稍有不慎,只怕会把自己搞成“半残废”的状态。
生命只能是草稿,它没有办法修改后再更新,时间一旦流逝你只能往前走,无法往后退。与其后悔已经结束的事,不如后悔那些想做却没能做的事。
年少时,不敢和梦想太靠近,害怕因不真实而易碎。后来慢慢长大,也渐渐失去了勇气,却免不了宽慰自己“别人也是这样过来的”,然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连一声叹息的机会也不敢再轻易留给梦想,那个曾经的梦,只能永远永远留在过去的时光里,无法遗忘且不断后悔。
生命怎么会那么痛,那么累,奔走的路上那么孤单又懦弱,却总是把希望置放在泪水的前头,尽管明知道那希望也许只能是想象的假象,也不想被无奈,脆弱,彷徨所击败,我哭泣但不认输,因为生命面对时间无处逃离。
很多时候会不知道往哪里走,那就抬头望望天,听听自己心里的声音,那个微弱又倔强的声音。
愿你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胆量。
———————————————————
→此文首发于公众号〖小小观影笔记本〗
【在光影世界里观照内心,思考生活。】
⊂(˃̶͈̀ε ˂̶͈́ ⊂ )感谢你的每一个点赞❤️,让我更有动力坚持下去ʕ•͓͡•ʔ-̫͡-ʕ•̫͡•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