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度过的时光,父母的用心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温暖的力量。
一起度过的时光,是全家人感情最好的载体,是亲子关系的温馨痕迹。
一起度过的时光,家庭生活的点滴,是学习、工作的力量来源。
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个故事;
可以和孩子分享今天有趣的事情;
可以和孩子一起攻克作业上的难题;
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他喜欢的玩具、游戏;
可以和孩子一起绿道骑行;
可以和孩子打一场篮球;
可以和孩子聊一下他/她喜欢的女(男)孩;
可以和孩子聊一下你的学生时代生活;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多一些的陪伴当然是好的。如果因为工作、生活方面的条件不允许长期性的陪伴,那么,在特定时间:如周末、节假日、每天下班回家后,哪怕你每天只能抽出15分钟到半小时的时间跟孩子平等的、愉快的聊天,这都非常重要,这就是高质量的陪伴。
现在这个内卷焦虑的时代,对孩子的陪伴成为了不容易的事情,可是,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错过了,就没法重来。因此,忙并不能成为父母缺席陪伴的理由,陪伴的方式有很多,如果实在无法做到直接的陪伴,那做好间接陪伴也是一样的。如:1、纸条 2、写信 3、电话 4、网络(微信\QQ\邮件)
小纸条
小纸条的传情达意,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经历和记忆。不能见面,但是见字如面,哪怕分享一点一滴都是美好的;
互相“看见”,互相理解就是最好的陪伴,即使不能见面,纸条代表我就在,这就是陪伴。
写信
最经典的就是《傅雷家书》,父子之间最动人的陪伴与交流,最深的情感记录。
现在很多人不习惯写信,丢失了这个美好的方式实属遗憾。
不妨可以在重要的日子:孩子的生日、升学、获奖时,写封信给孩子,那必定是不一样的感受,写信的含蓄优雅比直接的语言更能打动人心。
电话
不能见面,可以打电话,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声音的陪伴也是温暖的。打电话不要啰唆讲废话,以孩子为主,听他的诉说,父母做恰当回应,分享彼此的感受。可以约定电话的时间和方式,让仪式感带来渴望和小惊喜。
网络
现在是网络时代,网络沟通极其方便,这个时代的孩子也是网络信息化的孩子,大人们要善用微信\QQ\邮件等各种网络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人不在身边,但其实通过网络你无处不在。
陪伴,在于形,更重用心。
对孩子幼年的照顾倾向于贴身的,随着孩子独立能力和心理意识的建立健全,对父母的陪伴需求逐步转向精神层面,需要得到精神的引领,父母要陪着孩子一起面对他成长中的困惑,给与理解和支持,成为孩子生命中永恒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