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个春节交通安全形势并不平稳,进入2月份以来,全市连续发生多起交通死亡事故,当事人大多为年纪较大的老人,跟其交通安全意识不高有关。虽然没有发生较大交通事故,但任其发展下去,全年降事故的目标就很难实现。据今天得到的消息,昨天中午我们临市发生了一起较大交通事故,这个年还没有过完,又有一些家庭要破碎了。
其实现在“降事故、保安全”的客观条件比好些年前要强多了,交通管理科技装备日新月异,科技信息化建设一日千里,给交通管理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通过科技信息系统应用,可以便捷地对道路交通要素“人车企路”等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研判,推动“专业+机制+大数据”落实落地,从而更好地为交通管理服务。在大数据指引下开展交通管理工作,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记得有几次和单位主要领导或其它领导聊天时,我都讲了这么一个观点:“交通管理工作并不是一项很难的工作,事实上它是比较简单的。对比现在很多领域的科技创新,它就相当于一个体力活。”只要在一支队伍中,绝大多数人有工作责任心,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一点一点去抓落实,就没有什么搞不好的。这其中的关键点,是要以长期主义的态度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对各类安全隐患以蚕食的方式去打歼灭战。假以时日,何患不成?
所以关键点是抓好队伍管理,“在一切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只要抓住了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就能做到纲举目张,一切豁然开朗。但是队伍管理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却是很难的。在现代语境下,管理已经成为了一门系统的科学,即所谓的“管理科学”。像我们这些最基层的干部,平时受到这方面的教育培训很少,离科学管理还差得远呢。对公安这支特殊的队伍而言,在借鉴普通的科学管理基础之上,还要有一些符合这支队伍的特殊管理模式,这就难上加难了。
如果管理到位,队伍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增强,不断加大对路面的交通安全管控力度,必要时实行连续大规模“兵团”作战,要扭转目前的交通安全形势,应该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我们当然知道,在任何组织体系内部,执行力和落实力层层“衰减”现象,是一种更普遍意义上的常态,也是“熵增定律”的体现。要将“熵增”现象转化为“熵减”现象,就必须对组织体系内各个环节持续“做功”,亦即大白话所说的“加强队伍的教育和管理”,这需要集众之智来想办法。
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有想法、有能力、有水平的。上午我参加一个与外单位的座谈交流会议,就如何进一步降低全市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每一个在座的负责同志都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都是不打草稿即席发言,讲起来滔滔不绝逻辑层次分明,一讲就是一二十分钟,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我在整个过程中未发一言,只是静静地听着。这个会议开了将近两个小时,开完了接下来怎么办?怎么来整理这个会议精神?并且最重要的是怎么去落实它,这才是问题的重中之重。
“一个迅速的行动抵得过一打纲领”,这是我深切体会到的一个道理。当然这个道理之前无数的人都提出来过,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常识。我们很多人经常会漠视常识,把常识扔在一边不管,主要的原因,是常识和我们本身的实践经历结合得不够紧密,不能够形成强烈的触动,不能激发身体里的能量,它只不过就是一句话而已。往往等到我们真正接纳它的时候,年纪已经太老了,意义已经不大了。
2025年以来,明显感觉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正在发挥积极的效应,从部到省到市一些繁琐的考核正在陆续取消,这是基层单位和部门之喜。我们基层部门应该珍惜这样的好时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具体实在的工作中去,围绕公安交通管理主责主业,围绕做好各项交通管理民生实事,始终聚精会神撸起袖子加油干。要以更好的方式来加强队伍的教育和管理,更大力度上加大执行力和落实力建设,为一方道路交通的平安畅通造福!
讯飞语音输入65分钟,全文15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