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说,“写作的过程是输入-处理-输出三个过程,处理精彩则输出自然精彩。”
处理就是思考,思考的质量提高,产出了有价值的信息,那么输出的质量必然也会提高。而追求思考出的精彩的信息比追求文字的修饰要重要的多。
近日读《超文章法 文章撰写指南》作者经济学者、畅销书作家野口悠纪雄也陈述了同样的观点。**他说:“比修饰重要的是修饰之前的信息整理和构建框架的过程。(省略)如果信息薄弱、框架不牢固,无论怎么修饰,文章终归会显得空洞。” **他的话再次强调了文章提供有价值信息的重要性,文章好不好不在于辞藻是否华丽而在于信息是否有用。信息就像文章的一颗心。
我记得自己初中写作时没有摸到门路,一直在自我情感抒发中打转,加上输入量不足够,渐渐写不出东西,翻来覆去说一个观点。一则不产生价值也自然没有人需要,二则写着写着自己也觉得乏味。于是最后就放弃了写作,也一直非常地困惑。现在理解我只是沉浸在自我世界里,自言自语,丢去了写作下去的意义。
野口悠纪雄在《超文章法 文章撰写指南》一书里探讨了作为文章首要地位的“信息”,他认为文章的信息必须是一个主张(观点)或新发现,写文章的出发点就是明确的信息。只有这样,文章才能在此后毫不费力地开展起来。
确定信息只是第一步,你还必须确认信息符合“有趣”或“有用”两个标准中至少一个。这其中又以有用最为重要,如果能加上有趣则更好。
小说是个例外,可以没有用,但是必须有趣。有没有用取决于写作素材的质量,所以要保证素材正确、可信。
如何评价你想表述的主题是不是一个信息呢?野口给出了三个很有趣的标准,你可以拿来衡量你要写的内容,看看它有没有构成一个信息,先构成信息,才有资格去衡量这个信息是否是有趣又有用的。如果查看发现那只不过是你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陈述,比如健康的饮食造就健康的身体。这样的内容,你较难给出有用的新说明,那么还是再深入思考一下角度吧。
标准1.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所谓的“结论硬不硬朗”。如果不能用一句话概括,那么你整体文章就是神散,因为你不知道每段如何为中心服务,中心还尚不明确。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的主题信息就会薄弱、分散没有气度,说服不了别人,因为连你自己都没想清楚要说什么,所以写文章之前先问问自己,我要传达一句什么信息,能不能一句话说清楚。
标准2.必须要表达出来。信息的另一个标准是你必须要说出来,这也要求你的文章有新意。如果没有新意,至少对你自己都没有新意,你也就不是非说不可了,因为别人都讲过很多次你也没必要说了。这是检验是否是信息的第二个标准,其实是考察是不是有新内容新角度。
标准3.一定是聚焦而不是宽泛的。焦点一定明确,而不是泛泛而谈,有很多好观点,但你最好集中文章的段落来为一个主题服务。才能达到有理有据说服别人的程度,当然你也不要记流水账看似什么都说了,其实什么都没说,要目的明确,突出观点。
所以,在确立主题之后,用三个标准问问自己我写的东西是在传递一个信息吗?我的信息有价值吗?受众是谁?他们期待看到什么?
怎样才能够找到文章的核心信息,并且据此组织文章呢?在这里信息意味着“话题”,我写什么话题呢,什么话题是有用的,别人需要的?什么话题是有趣的,别人爱看的?野口给出了两个方法:
1.思考:思考是信息的来源。思考能力也是写作能力重要分水岭。你总是能看透事情的本质,你总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重要问题。
2.与人对话找到异质体。对话是发现信息的好方法。一方面在对话中那些和你不同的东西被发现,你可以详细琢磨为什么,这是一个思考的机会,也是写作的机会,异质的产生促成了思考。你也可以
与书对话,看书就是学习新内容,产生新想法的最佳来源。看书也如同对话,只是对话者都是从古至今人类中具有智慧的一群人,那么你更容易受到启发,产生要表达的信息。
信息是一篇文章的魂魄,一颗跳跃的心,是必须在写作之初就明确的,在此之上才能构建结论硬朗,框架清晰,肌肉结实,纹饰精美的文章。一颗跳跃的心比什么都重要。你可以通过看命题是否是一句话概括,是否必须说出,是否足够聚焦来判断一个身体是否有心脏,找到心之后再去检查它是否有趣有用,强化文章的信息,使他更强壮,跃跃欲试地与读者见面。能够拥有一颗心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思考和对话,与人对话与书对话保持你的思维一直活跃,思考总有新发现,你才总是能够写出言之有物的好文章。
写作百日计划:【66/100】
将活出想要的自己和在过程中帮助他人作为人生价值的日更少女,每周固定更新两篇书评,专注个人系统升级。希望你在我的文章中有所收获。不需要打赏,只需要你的“喜欢”和“关注”,帮助我实现在简书码字的小小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