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特殊时期,人人闭关在家,其实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即便社会运转正常,她们的一生,也多半都是养在深闺或生活在深宅大院之中,难得到外面去的。
细读红楼会发现,不仅钗黛湘等女子整日宅居在家,其实她们也曾面临过一次特殊时期,不少人都染了病,曹雪芹曾多次暗示。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袭人不在,晴雯本想捉弄麝月,结果自己感了风寒,这一回两次提到了一个词“时气不好”。
老嬷嬷去了半日,回来说:“大奶奶知道了,说两剂药吃好了便罢;若不好时,还是出去为是。如今时气不好,恐沾带了别人事小,姑娘们的身子要紧的。”……那大夫方诊了一回脉,起身到外间,向嬷嬷们说道:“小姐的病症是外感内滞,近日时气不好,竟算是个小伤寒。”
什么是时气呢?在这里,时气即时疫,指一时流行的传染病,因此当李纨知道晴雯得了风寒时,因为职责所在,立马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怕她的病传染给了小姐们,如果一时治不好,就建议她搬出去将息。
就连请来诊病的大夫,也因为时气不好的原因,把晴雯的风寒说成了比较重的伤寒。此时是十冬腊月,也正是风寒、伤寒等疾病的高发季。
晴雯生病后的症状是:晴雯服了药,至晚间又服二和,夜间虽有些汗,还未见效,仍是发烧头疼,鼻塞声重。且我们知道,从这里开始,晴雯一直到死,病都没有完全好。
到了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正赶在大年三十前后,曹公再次提到“只因李纨亦因时气感冒。”一直谨小慎微从不出任何差错的李纨,也因为时气不好生病了,可见这场时疫还是比较严重的。
虽然曹公只是短短一句话交代,但却向我们透露了一个宏大的社会背景,即当时的贾府,内部正热热闹闹地准备过年,外部却因为时气不好,已经有人接连生病了。
因为晴雯生病后一直没有出去养病,当李纨罕见地感冒后,想必她会第一时间想到当下的时气不好,接着就会想到是晴雯之病的传染,毕竟她们同时生活在大观园之中,最容易通过接触传染。
到了第五十五回,贾府过了元宵,曹公再次写到了时气:时届孟春,黛玉又犯了嗽疾;湘云亦因时气所感,亦卧病于蘅芜苑,一天医药不断。
晴雯、李纨相继生病后,第四次来到贾府后再没有离开的湘云,也因为时气所感生病了,这是曹公第三次写到时气。
看似一笔带过的背景,却令人不得不惶恐,也不得不生疑,这场从年前就开始的时疫,一直到了年后孟春之时,依然没有退去。
要知道,史湘云那可是个鹤势螂形,活泼好动的阳光女孩,连她都因时气不好生病了,医药不断,且大观园之人都相继生病,可见时疫之重。
曹公这么写贾府当时的社会环境,有没有历史原型参照呢?我们查阅资料发现,单是曹雪芹及其家族所生活的康雍乾三朝,就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时疫近六十次!
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五十五回一开头还写到了一位身体欠安的老太妃,且宫中宴乐俱免,各妃嫔也不能省亲,到五十八回中,不过短短几个月,就薨逝了。我们是否可以怀疑,这个老太妃也有可能也是因感染了时疫而死呢?
虽然此时身体娇弱,先天有不足之症的黛玉没有感染时疫,但她又犯了嗽疾,其病势已成,早已沉疴难愈,遇到这场时疫,想必更是雪上加霜了。
此时的女强人王熙凤呢?本来就操心劳力,又赶上了时气不好,可想而知了,原文说她:谁知凤姐禀赋气血不足,兼年幼不知保养,平生争强斗智,心力更亏,故虽系小月,竟着实亏虚下来。一月之后,复添了下红之症。
可知此时的贾府,正遇上了多事之秋。王熙凤、林黛玉、史湘云、李纨、晴雯等都有病在身,有的是本身就体弱多病,有的操劳过度,又遇上了时疫,自然会更加严重。
既然史湘云病了,那么宝钗会不会被传染呢?六十七回里,她曾对黛玉说:我那两日不是觉着发懒,浑身发热,只是要歪着,也因为时气不好,怕病,因此寻些事情自己混着,这两日才觉着好些了。
曹公通过宝钗与黛玉的对话,再次写到时气,连一向稳重的宝钗,都因为时气不好,怕病,可知这场流行的传染病,定然是很严重了,尤其在大观园之中。而大观园,又何尝不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五十七回里,宝玉去看黛玉,此时黛玉正在睡午觉,宝玉就跟紫鹃聊了几句,曹公在这一回,又先后两次提到了“时气”。
宝玉便伸手向他(指紫鹃)身上摸了一摸,说:“穿这样单薄,还在风口里坐着,看天风馋,时气又不好,你再病了,越发难了。”……晴雯见他(指宝玉)呆呆的一头热汗,满面紫胀,忙拉他的手,一直到怡红院中。袭人见了这般,慌起来,只说时气所感,热汗被风扑了。
宝玉对紫鹃说“时气又不好”,显然这场时疫持续了很久,众人皆知,且正如宝钗所说,因为时气不好,怕被传染,即便是大观园内,也不敢随意走动了。
袭人发现宝玉不对劲,首先想到的也是被时气所感,可见,这场持续了很久的时疫,在贾府众人眼中,已经成了诱发一切疾病的元凶了。
大约过了初春,这场时气才彻底退去。从五十一回到五十七回,时间跨度从年前是十月前后到第二年清明前后,前后达四五个月之久。
这场曹公笔下写得非常隐晦的时疫,他先后七次直接写到“时气”,且主要感染者如湘云、李纨、晴雯等,都生活在大观园之中,可知其影响之深,也许是曹雪芹亲身经历,因而在创作红楼时,被巧妙地写尽了书里。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转自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