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看到豆苗老师发的连麦预告里,嘉宾是汪志鹏老师,瞬间来了兴趣。
在简书上关注汪老师有一段时间,只知道他是思维导图实战派的创始人,其余一概不知。
每次逛汪老师简书都很有收获,好奇心使然,便预约了直播。
直播开场,豆苗老师介绍了BrainClub的创办历程以及汪老师。
汪志鹏老师著有《思维导图实战派》一书,从豆苗老师的推荐里,可以获悉这本书很适合我看,趁着423书香节入手了一本。
连麦伊始,汪老师说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说,每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呈现的是自己的思维和状态。
这句话很有意思,在苗绘训练营里,发现每个人的作品都有自己特色,可以一眼识别出来。原来依托的是各自的思维和状态。
连麦以访谈式进行,豆苗老师从收获、核心价值、学习误区和建议等方面展开的。
汪志鹏老师的收获里有一点让人耳目一新,即,用以致学。
平常听得计较多的词是学以致用,乍听到用以致学的时候不甚理解,听完汪老师的阐述,清晰很多。
用以致学,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是以任务为导向,精准的去学习,最终形成一种思维习惯。
汪老师提到的另一个收获,瞬间引起我的共鸣,即学思维导图,可以修心,每次画完思维导图就会觉得很愉悦。
这点我有,每次手绘一张图,不管质量如何,特别有成就感,内心被愉悦填充。
豆苗老师问汪老师,学习思维导图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汪老师答曰:“追问”。
老师从两个方面展开,广度和深度。
怎么理解广度呢?即去挖掘新角度和新可能。深度则是本质,多问为什么,在寻找答案时找到思维结构和模型,最后呈现结果,
讲到核心价值时,汪老师还延伸了一点,什么是结构化思考?
结构化思考可以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去理解。
用写作来举例,自上而下呢,多为模仿,模仿别人怎么写;自下而上,首先要去总结同行或者同类的文章,提炼出适用自己的模板。
汪老师提到的误区,有一点角度很特别,规则捆绑。
他说,有学员问绘制思维导图最后一步应该是画插图还是连关联线。
听到这个问题的当下,他觉得提出问题的人被规则捆绑了。
听到这里,我回想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似乎也有用到类似的问题,接下来得提醒自己多注意。
老师说,在使用过程,很多人会错误的以为自己会画了,就会思维导图。
其实,这点是错的。经常听到前辈们说,没画500副别说自己懂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要经常用,有用它才有用。
说到学习建议时,汪老师提到了深耕这个词。很多人最初画思维导图时,涉猎很广,什么都画,但是没有具体的方向,不聚焦。
听很多人说过深耕,也知道深耕很重要,但是一直没有好好思考过,该怎么去深耕,这个需要研究一下。
连麦最后,豆苗老师问汪老师,思维导图是什么?老师说思维导图是内在思维外在显性化,促使围绕中心展开系统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