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负责清洁区卫生的干部A同学满脸委屈的到办公室来找我,说在清洁区指挥打扫卫生的时候,B同学不服还骂他。早读下课的时候又打他。我连忙问:打架了?打到哪儿了?他歪着头让我看他的脖子——脖子上皮蹭掉了一块儿。我一看事儿挺严重的,连忙把B同学也叫来。
刚开始俩人谁也不服,一副斗鸡的样子,我一看,就让他们俩先冷静冷静,先控制一下情绪。想一想这个事儿你们处理的对不对?
王院长讲过,家长要做教育的观察者和引导者,要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今天在《亲子沟通训练营》第二天的课程中也讲到,一定要培养孩子和自己在一起的能力。
过了几分钟,我引导他们捋了捋今天发生的事儿:原来在清洁区,A同学指挥B同学扫地。B同学不服,说:碍你球事儿!
这句话让A同学非常的委屈。然后早读下课的时候,B同学在走廊里玩耍,不小心又踩到了A同学,A正生着气呢,以为B来踢他了,于是俩人扭打在一起,B人高马大,把A摁到墙上把脖子也抓伤了。
我与B展开成长对话,引导他进行反思:你看在清洁区A是班干部,我派他来指挥卫生的,你说那句话合适吗?
不合适!我不应该那样说他,他是班干部。
那你下课是故意踢A的吗?
B把身子一挺: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我们是在一起玩游戏,不小心撞到他的。
你看你撞到别人了。你应该怎么处理这个事儿呢?
B想了一会儿说:我应该给他解释解释,说我不是故意的,然后给他道个歉。
对呀,你说的很好,但是你解释了吗?他摇摇头说没有。
你看,该说的时候不说。这样矛盾就出现了。以后遇到矛盾,咱是不是先解释一下?
A这时还在委屈的掉泪。我递过纸巾说:你看,他早上在清洁区说你那句话确实不对,他也承认错误了,他今天做游戏撞到你了,应该不是故意踢你的,但是呢,正因为有了前面的不愉快,你心里正生着气,所以他这一个举动让你心里很不舒服,让你觉得他又在找你事儿,他是在故意欺负你,他是在故意踢你。如果你们俩没有这个矛盾,他今天就是碰到你了,你还会和他打架吗?A摇摇头。
我说:对呀,这是一场误会。他撞到你,没有向你解释,没有向你道歉,那这是他的不对,也请你不要再生气了,今天老师得表扬你,你以前动不动好生气,老师多次与你沟通,让你遇到事的时候先冷静一下,先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与别人发生矛盾,今天你做到了!他在操场说那么难听的话,你忍住了。你看忍字心上插着一把刀,一定是非常让人难受的(先共情)。但你没有生气,你宁可在老师面前流泪,当时也没有再骂他,也没有和他发生矛盾(找例外)。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这样才是一个班干部,一个男子汉应该有的样子(有效多做,鼓励他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我又对B同学说:打架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是你看,你看你把A的脖子抓伤了,面对这个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培养孩子成为问题解决者,责任承担者,优雅生活者!)
刚才还一副大义凛然的B,一下子也哭了:老师,我知道打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我不该在操场那样说他。下课我撞到他,我应该先跟他解释,向他道歉,而不应该跟他打架。
那你准备如何跟他解释?B也非常懂事,一听到这话,马上走到A面前,扶着他的胳膊说:对不起!我错了,我不应该在操场那样说你,你是班干部,你管理是正确的,我以后听你的,再也不犟了,我今天撞到你,我不是故意的。我应该说点儿让你高兴的话,不应该打你,对不起,请你原谅我。
我赶紧表扬B:你虽然犯错在先,但今天知错就改,态度是非常诚恳端正,老师相信你以后遇到这样的事儿,你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今天的事儿就到此为止,行不行?
我又把A安抚了一番,然后看到他们俩高高兴兴的去做课间操去了。我心里也非常高兴。就像王院长在《亲子沟通训练营》中讲的,如果家长和老师都像心理咨询师一样和孩子展开沟通对话,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是你教育引导他学习成长的良机,而没有学习家庭教育的人,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是你收拾他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