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程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受训学员或者心态发生改变,或者技能得到了提升,或者知识得到了拓宽。对于大部分成年学习者而言,他们并不会为纯粹的理论买单,此刻培训师如果通过某一个案例的分享或者某一个故事的阐述来抓住学员的兴趣,并通过案例和故事来说明自己想要表达的论点,会相得益彰。
所以我们说讲道理不如讲案例,好的案例能让课程形式更加丰富,便于学员理解和记忆,学员很难记住枯燥的结论,案例可以帮助学员记住论点。
尽管大部分培训师都知道案例的影响力,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正确使用案例。
在培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五类案例使用不当的问题
第一、案例有争议。
有争议的案例会形成反论证,因为怀疑这个案例的真实性,所以也会连带怀疑论点是否正确。
第二、案例不具备典型性。
过于个性化的案例不具有普遍性,缺乏说服力和借鉴意义,具有典型性的案例才能举一反三。
第三、案例过于陈旧,激发不了学员的兴趣。
甚至引起学院的唏嘘,进而影响培训师的后续授课。
第四、案例不能证明观点。
讲师分享的案例跟实际的论点并没有关系,会让学员怀疑讲师的专业度。
第五、案例的细节有问题,经不起推敲。这种状况同样容易引起学员对讲师的质疑和挑战。
所以讲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四个原则:能够证明观点,具有典型性,具有可靠性,具有新颖性。
那么又有讲师会问到了,对于案例的要求这么高,去哪里找到这样的案例呢?
首先建议可以采用直接引用的方法。
比如,在课程开发前期通过培训需求调研所得,这样的案例关联度较高,另外也可以从公司公布的资料,内网的报道或者一些专业的杂志,网络上寻找等等,不过对于网络上的案例,讲师一定要慎重选择,信息的平等型可能会造成学员已经了解过这些案例,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引起学员的共鸣,另一方面也可能让学员质疑讲师的能力。
其次可以使用改编的方法。对已有的案例进行适当的改编,赋予新意、改变角色、改变情节等,从而形成新的案例。
最后还可以采用自编的方法。
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者听说的案例,身边人的案例等,重新根据课程需求编撰案例,不过对于自编的案例,一定要经得起推敲,否则就有可能弄巧成拙。
最后的最后,案例找到了,如何将案例呈现出来呢?对于案例的呈现主要由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PPT呈现,不过这种呈现,风险较大,需要专门的设计,没有哪个学员会愿意盯着PPT上面的大片文字进行限时阅读,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和学员的反感。
第二,以讲授的方式来呈现,这种方式采用的比较多。
第三,以发放资料的形式来呈现,这种方式方便学员现场讨论,也是课堂互动常用的一个技巧。
第四,视频呈现,截选著名影视片段,或者专门设置视频资料,这种方式比较有新意,对学员也有吸引力,唯一不足的是资源比较少。
第五,人物扮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角色扮演法”,课堂代入感较强,不过这种方式对扮演者的要求也较高。
培训课程中的案例虽然可以帮助学员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培训要点,但是对于培训师而言,对于案例的选择和呈现也提出了高要求。在使用案例教学之前,不妨问一下自己,你的案例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