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在“知乎”查找软件测试的相关信息,一个推荐问题吸引到我——“为什么看小说可以连续看十几个小时,学习却坐不下5分钟?”相关的答案角度多样,深刻严谨,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在探讨“喜欢和合适”的答案。受到这篇回答的影响,打算通过这篇文章对最近思考的结果做一个梳理。
1
答者举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例子——“喜不喜欢和合不合适有什么区别?你没买过鞋子吗?”
和他的感觉一样,当时我就被震惊了,这机灵抖的实在,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再往下阅读,我就知道自己错了。
鞋子是一个隐秘的限定词。顺着鞋子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一点问题也没有。可是,人生怎么能用鞋子来比喻,鞋子可以硬性改造,可以任性扔掉,但是人生呢?单纯的喜欢而不考虑现实;不喜欢就轻易的放弃?为了追求合适,放弃心中的喜欢;因为觉得不合适,哪怕喜欢也不敢去尝试?真的不是这么简单的几种选择。
跳出这个思维,我们再来考虑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喜欢,可以说是人感性的一面,代表着情感;合适,代表着人理性的一面,代表着现实。
2
我眼见着身边的个体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热发光。阿伟是我的好朋友,认识的十年里,他始终保持着对音乐的热情,努力地做着自己的实践。一直以来我都认可他在音乐上的才华,可是我真的没想到他有一天会真的从事这个行业,并且做的很不错。将爱好变成自己的职业,支持生活是一件牛逼的事。这是种生活方式。
我也见到过为了生活迫不得已,在不喜欢的岗位上挣扎几年,被磨平棱角的“衰老青年人”。工资不低,岗位不错,在不喜欢的方向接受着别人羡慕的眼光,太多的人会选择放弃“反抗”。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3
要是在这里我开始拔高第一种生活的意义,吹捧年轻人敢闯敢拼的勇敢,我自己都会犯恶心。任何抛弃整体,空谈个例的文字都是耍流氓,我不是流氓,也不想耍流氓。
你也许会觉得追求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件牛逼的事;你觉得有了喜欢,再大的问题都能克服;你觉得努力就会有收获;你觉得世界会为有梦想的人让步。
你可能还会觉得第二种“早衰”的青年人有一天会变成喝着枸杞的“油腻中年人”,跟后辈们语重心长地诉说早年的不甘心,要是能再选一次,一定要怎样怎样,年轻人现在机会很多,勇敢的尝试是正确的选择。
我只能说,你真的太幼稚了。
第一种选择,很多人活的并不舒服;第二种选择,往往很多人会觉得生活还算不赖。第一类人中有一部分人,转而选择了第二种方式。而第二类人很少去回头捡起自己的喜欢。
4
我想表达的是,定位好自己,很重要。这里的定位不是说要把人划为三六九等,而是说正确的认知自己。
生活中的例子和数据都证明,拥有“耐心”“努力”“善良”“乐观”这样的基础性格的人容易获得成就。不管是不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定位是指对自己的品格做一个分析,先确定自己是不是一个能做好事的人,再谈在兴趣或者生活上的要做的选择。
自我认知结合外界的客观评价,对自己做出定位,是谈“喜欢”和“适合”的前提。
5
到底是喜欢还是适合?我怎么知道?你的事靠不了别人分析,解决。方向的选择终究是要回到当事人的,而当事人怎么选择真的只是他的事情。
拿我来举例子,到今天,考研已经结束17天,面对已经知道的结果,我主动和被动的去思考了很多方向。二战、公务员选拔、找工作、参加培训机构学习新的技术、投稿子做写手、做出有自己品牌的自媒体……我查资料,我咨询相关的朋友、老师。
考研已过17天
以前在社团认识一位“华为西研所”前经理,辞职后出来开了软件测试培训班,做起了老师。微信找到老师,翻看朋友圈,刚好近期就有一个为期两个月的集训,一天9小时,顺利结业就可以参加工作。
我动心了,本着咨询不能对行业一无所知,我开始翻阅老师的公众号,朋友圈,知乎回答。一番尝试,拿起手机,点开老师的头像,手指放在输入框上迟迟不愿意挪动。老师会跟我说什么,我能猜到一些。我担心自己冲动。
放下手机,闭着眼睛,靠在椅子上,整理自己的思维,考虑怎么跟老师开口。
也许是心里还是没能接受这件事,闭上眼睛没多久,我就睡着了。
朦朦胧胧之中,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无忧无虑,玩着我喜欢的遥控车。
椅子上睡不实在,没多久我就醒了。
回忆着儿时的场景,我想,如果那时的我认识现在的我,他会喜欢我吗?
要是我告诉他,我是长大后的他会怎么看待我,他会以我为荣,当作榜样。还是会厌恶,憎恨我?
6
想到这里,我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我选择喜欢。
固执的我又一次跟头铁的年轻人做了一样的选择。
被打的稀巴烂又怎么样,我不想做一个儿时自己讨厌的人。
我希望,他会说:哥哥(叔叔,伯伯,爷爷),你是个很酷的人,我想成为你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