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18年年底开始读的书,读着读着就放下了,或许是忽然觉得工作中没有那么多关键对话了。19年最近又开始读了,发现这项技能并没有get。而且又要开始面对关键对话的节点了。
什么是关键对话?1.谈话双方观点差距比较大;比如你觉得你很棒,但是老板不这么认为2.谈话有巨大的风险;可能影响到未来的一段时间。3.谈话有强烈的情绪;比如你觉得男朋友和人调情出轨,但他认为只是自己有礼貌。此类场景很多,但我们并不是都能处理好。首先基因使然,一旦情绪上来,血液中充满了肾上腺素,大脑就缺血了。此外,有时候聊着聊着就变成关键了,但是没有这项技能能够好好处理这种对话。总之此类情况生活中常见,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however,这个技能很重要,所以得会。比如经营企业,规则制度很重要,但有时候关键时刻也影响成败。人们会很自然地逃避关键对话,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沉默应对,沉默是失败之母。心里不爽,但是不提,默默远离,各种小九九,完蛋。在医药行业,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比如护士发现医生没有按照规则办事,但是没有指出。
这项技能的核心是什么,如何学会呢?作者研究了那些最能处理问题的人,进行了跟进调查,以凯文为例,一个成功在公开会议上,表达了自己和boss不同的看法,并且还取得了好结果的人。在领导提出了一个很多人反对的建议,并且大家已经把领导给惹毛的时候。大家都认为,目前只能,1.继续死扛,把老板惹恼。2.沉默接受错误决定,不管公司死活。这就是不会进行关键对话的人常有的错误思维之一,傻瓜思维,认为非此即彼。但是事实上并不是只有这两种方案,还可以和领导沟通,但是要讲方法。方法的第一就是营造共享观点库,开诚布公的表达。不要回避问题,坦率的说出内心的想法,努力营造诚实和尊重对方的对话氛围。并且时刻提醒自己的目的。
说这些可能都很简单,但实际能做到很难,因为大部分人的说话方式都是受长期习惯的影响而成的。不自觉的就走老路了。要慢慢学会这个技巧。关键对话,第一步,从心开始,确定目标。那种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他人导致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是不可能改变别人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我们要明确,对话的目的和动机。我们的目的不是战胜对方,惩罚对方,或寻找安全的港湾。当别人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有时候大脑一热,目的很快就会变成我一定要战胜对方了。然后就吵起来了,针锋相对,甚至演化为了攻击对方。谈话破裂。有时候也会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我们就不积极的对抗好了,保持面子上和和气,实际上心怀鬼胎。也不表达,但是就是拖拖拉拉。
具体怎么做,首先学会对比说明,阐述自己真正的目的。其次说明不想实现的目标。最后,给自己提出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比如我的目的是让丈夫更可靠,每次他说的都做不到,我很失望。目的不是毫无意义的争论,因为这样会让情况更差。复杂的问题是:如何沟通可以实现让他更负责,又不会让他情绪太差。不要做出两极化的傻瓜选择,要学会对比说明,思考复杂问题。
要注意观察,判断对话的氛围,只有在安全的对话氛围中,你才可以畅所欲言。否则就会陷入情绪之中,变成对抗。什么情况下,对方表达出的观点让你很不舒服,但是你没有抵抗呢,只有在你认为对方充分考虑了你的利益的时候。一旦对话脱离安全氛围,人就很容易被蒙蔽,陷入自我防御,这时候可能会进行攻击你,而你如果没有识别出来, 以牙还牙,整个谈判就崩了。对话脱离安全氛围,有2个可能的方向,其一是走向了沉默,比如掩饰,比如逃避核心问题,比如退缩。其二是进入言语暴力,包含控制,“没有人不买这个,这就是最好的礼物。”贴标签,“只要有脑子的人,就会选择我的方案”还有攻击和威胁,一旦进入到这些环节,对话就差不多没啥大用了。我应该是沉默型的。这时候根本就没有沟通的意愿了。
保证安全,让对方畅所欲言非常的重要,如果对方出现沉默或者暴力,这个就需要及时的暂停对话.也许你会感觉到不舒服,但是要一直问自己,我的目的是什么。当出现危机的情况时,对话的低手要么会毫无顾忌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要么会用刻意的掩饰问题。高手则不会,高手很清楚,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对问题进行讨论,而且不能掩饰虚伪或者欺骗。要努力和谈话者寻找共同性,并且互相尊重,把对方看成和我们一样可以沟通的人。如果已经话锋不对,及时的道歉,利用对比的方式消除对方的误解,当话锋回来的时候,积极地需按照共同目标,开发共同目标,和对方共同构建新的思路非常的重要。
控制想法,如何在愤怒、恐惧或者受伤的情况下展开沟通。情绪不是别人让我们产生的,而是我们自己产生的。不要刻意的压抑,也不能爆发,而是要正视它。产生情绪的路径往往是,所见所谓,主观臆断,形成感受,产生行为。一系列的事实片段都会让我们产生无数的想法,但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想法构思,以免受到影响。首先关注自己的行为,自己是不是非暴力不合作;确定更难受,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如此;分析背后的想法,产生这种情绪背后的想法是什么;寻找事实,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注意在分析自己的想法的时候,用到的那些过激的言辞,并留意三种常见的小聪明。1)受害者想法-这可不是我的错。2)大反派想法-这都是你造成的。3)无助者想法-这事我也没办法。发现了自己错误的想法后,我们应该怎么办。1)改变主观臆断。当你发现你总把自己描述成无辜的受害者的时候问问自己,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要把自己当做问题的参与者。举例:为什么同事总把难做的和无聊的任务丢给你?你是不是从来没有和同事聊起过;此外,老板每次夸你勇于承担重任的时候,你是不是都很高兴。2)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想想一个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不要在沉浸在寻找对方邪恶动机的徒劳游戏中,而是关注其行为会对我们造成的影响。3)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如果总是在对话中抱怨无力改变事实,可以通过反思初始目的改变错误想法。我真实的目的是是什么,希望为自己为他人,为我们的关系实现什么。要实现这些目的,我该怎么做。
陈述观点,如何循循善诱而非独断专行。第一步就是陈述事实,只有事实才是最不会引起歧义的,比如不能说“别性骚扰我了”而是要说“你总是眼睛盯着我的身体而不是面部,这是怎么回事”第二部说出自己的想法,首先应当表达的很有自信,其次不要堆积问题,去除对方是大反派的想法,开诚布公的谈一谈。用对比法去除误解,并学会征询对方的观点。方式方面的技巧,比如做出试探的表达,比如要谨慎,但是不能软弱,像我知道可能这样不对这种表达就是很大的错误。分享事实,说出想法,征询对方的观点,做出试探性的表达,然后鼓励做出尝试。
了解动机,如何帮助对方走出沉默或者暴力状态,询问观点;我能不能和你谈一谈,确认感受;从你的反应来看,这件事真的很严重。重新描述:当对方说出自己的看法时,应当重述表达,表明自己不但理解其观点,而且鼓励他们分享内心的想法。主动引导:猜测对方的看法。可以用到的方法:赞同、补充、比较。
最后这本书举了一个姐妹二人讨论照顾母亲的分摊问题。其实沟通只是手段,作者真正想研究的是那些关键时刻,而影响这些关键时刻的其实是关键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