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晨读材料依然很有意思,虽然分为三块讨论部分,却可以串起来总结成一件事儿。
先来解释一下
1、一口好牙≈智商
如果天生一口好牙,需要保养的时间比别人少,可以类比为人的智商天生就是高。天生聪明的人需要的努力往往比别人要少一些,但是他们却总是仗着自己聪明把时间都浪费了,最后依然会过得很平庸。这可能就是高校出来的许多人影响力还不如那些从底层挣扎、爬出来的人的原因吧。
2、勤刷牙≈意愿
如果有很强大的意愿的话,你就会勤奋地刷牙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认识一个学弟,明明不是黑人,那牙长他身上就跟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样亮白耀眼。他妈妈说,那是因为他睡前要对镜子仔仔细细刷半个小时的牙。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如果换个对象夸张点改成“他每月读30本书,现在已经成简书签约作者”,是不是就特别励志了?但是,我们知道,不用真的认真花30分钟刷牙依旧可以得到洁白的牙齿,不用非得看那么多书才能成为简书签约作者。
3、“会”刷牙≈情商
最近大家开始少说方法论了,因为干货太多吸收不完,有时需要来点鸡汤缓一缓。还记得么,在各种干货在五花八门的平台上爆发之前,那些地方都是鸡汤的天下。正是因为人们发现光努力没啥用了,才开始研究方法论。拿刷牙这事儿说,要是能买到高科技电动牙刷或者配方无敌的牙膏,每天刷牙三分钟就可以给你一口好牙了——这就是“会”刷牙。就跟你智商高、肯努力,要是还会做人的话,是不是想想就觉得无敌了…
4、每天照镜子≈有意识
对于我们花越多时间和精力思考的东西,我们往往会把它看得比较重要。记录放在刷牙这儿有点不适用,就改成每天照镜子了。因为记录是一件,以事实为基础,但在开始前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过程中可以用上心情的事情。你想啊,把事儿认真做了,记录的时候就会特别开心,本子上的东西就会洋溢着幸福感。这可能就是手账大肆流行的原因吧——每次感到悲伤的时候,打开记录了过去自己生活中每一点小确幸的本子,就会从过去中得到力量。
记录不仅仅是一件提供过往参考的事,而且还可以增加人在做事时的注意力。如果你每天刷完牙都照镜子,观察自己牙齿,那这些形象就被记录在脑海里。而且通过这一个行为,潜意识里就会产生一个认识:刷牙很重要。
提取本质
我们可以把这些本质提取出来,转化在你想做的任何事上。套用李笑来老师在“得到专栏”里的话,
一口好牙≈智商≈本钱
勤刷牙≈意愿≈刚需(源动力)
“会”刷牙≈情商≈许许多多的“思想工具”
每天照镜子≈有意识≈仪式感
最后一个好像不是笑来老师提出的,但是助于理解嘛。有了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定位自己的状况,并且做一些调整来提高事情的完成度。
比如健身可以给自己身体状况定个位、培养自己对健身的兴趣、学会一些健身技巧、再用记录或者分享每一次进步的方式,形成一套“没完没了”的体系来达到目的。
阅读的话,就是先明白自己目前能看懂的书大约在什么水平,然后拔高一点看,选那些读起来既有困难又舍不得放下的书,做一些能让自己看着开心的笔记,后期再翻阅的时候比较容易形成联想,好完成从“量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