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雪地里的期盼》雪狼意向的悲剧意味
《雪地里的期盼》讲述了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下着大雪的除夕夜苦等儿女看望却被饿狼吃掉的悲惨故事。雪和狼的意象在文章中先后出现,又交织在一起,层层递进地加剧着文章的悲剧意味,把凉薄的亲情和泯灭的人性汇聚成大雪里的一曲挽歌。
一、大雪——亲情凉薄的悲哀
文章开篇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下着大雪的除夕夜,“远处隐隐约约的鞭炮声”活络着老人心中对家人团聚的期盼。然而“雪是从头天夜里开始下的,纷纷扬扬像撕扯着破棉絮”如此大的雪成为了他与亲人团聚的阻隔。“撕扯”这一拟人化的修辞简洁有力地描摹出老人的艰苦和雪的冷酷无情。
随后,雪的意象不断出现,庞德对意象有过一个界定:意象不是一种图像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情感的复杂经验”,是一种“各种根本不同的观念的联合”。意象可以作为一种描述存在,也可以作为一种隐喻存在。文章中从“雪也太大了,孩子过来给自己拜年可就遭罪了。”到“他佝偻着身子一次次怀着希望走到雪地……雪地里满是他深浅不一的脚印。”再到“喝着喝着老人就感觉满脑子都是白茫茫、空旷旷的雪地。”……“雪”在这里成为凉薄亲情的“代言人”,雪地里的脚印是老人心中对儿女的期盼,脚印被雪覆盖又出现,老人来来回回,深浅不一的脚印正是他内心中对儿女的渴盼和焦灼,而不断覆盖他脚印的雪则是一步紧接着一步走远的亲情。“脑子里白茫空旷的雪地”显示出老人的希望已经幻灭,他的心理由焦灼变成了失望,隐喻着他对自己命运和所处困境的迷茫。
二、饿狼——人性泯灭的悲戚
意外的敲门声把狼推到了幕前,狼的出场在老人的视角中由模糊到清晰,让故事的悲情色彩更加浓厚。老人期盼着儿女的到来等来的却是一匹狼,于是他骂自己“怎么会把儿子看成狼呢?”作为父亲他爱着自己的孩子,与此对比的却是他的子女品性比狼还恶毒。狼贪婪嗜血,肆意索取,“急迫地擒住老人的脖子”不就是老人的儿女泯灭人性,丧失孝道的写照吗?人性中的狼性比真正的狼更可怕,子女遗弃年老的父亲,任其自生自灭,其绝情绝不亚于狼吃掉老人的残酷。文章中写道:“老人被咬的地方没有丝毫的痛感,只觉得心里被无数根刺扎了几下。”从中我们能知道子女的绝情对老人的伤害远远超过了狼对老人身体的噬咬。
在这里,“狼”代表着泯灭的人性。老人在第一眼看到狼的时候,感觉自己是老眼昏花,误把子女当成狼。他虽然不能相信,但狼的确出现了,其实往深一层看,狼一直都在老人的身边,他的子女所做的事情比狼更加残忍。老人至死都在想着孩子,想着不要让儿孙们心痛。但是,儿孙们会来吗?假如来了他们会心痛吗?这些作者都没有说明,足够的留白可以任读者想象。“狼没能满足老人最后的愿望,它吃了一会儿就停下了。”老人身前是被儿女一刀刀“凌迟”,死后还要被狼如此对待,泯灭的人性早已麻木不堪,不会有任何的温情,有的只是一步胜似一步的残忍冷酷。
三、雪和狼的交织——社会困境的悲恸
狼“不想马上离去,外面太冷”,它等着送上门的美餐,可是没有,狼开始在小屋里焦急地等待,如果狼只是狼,我们可以从中知道老人的子女的确没来。若狼就是那些泯灭人性的子女,这又是在隐喻着这世界上除了父母以外,不会有人送上门来任子女“鱼肉”。无论是哪一种意象,狼的等待都注定无果。
厚重的雪把门堵死了,狼睁着双眼死去,世界又归于白茫茫的一片。雪似乎“胜利”了,它本性的冰冷,无情和漠然成了它“惩戒”狼的砝码。狼得到“惩戒”而死,似乎是一件好事,讽刺的是雪凄凉阴狠的本性成了对狼一般人类残忍贪婪之性的惩罚。这个世界实在是荒唐,我们的心在这种荒唐中变得更冷,本已渺远的亲情更显得如浮丝一般游离。狼的出现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大雪的覆盖看似荒唐,实则深刻。这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和老人死前冰冷麻木的心无言地诉说着社会群体的困境。老人这类被子女抛弃的群体,让传统的“尽人事,听天命”以及不求回报地对子女好所桎梏;而如狼一般狠心贪婪的子女群体,让无限的欲望蒙蔽了他们的双眼。
若是困境中的群体都原地踏步,是不是到头来就是周而复始的“循环”,狼吃掉了老人,又被雪覆盖。这个让我们深思,的确,小说没有写一句批判人性的话,但却把人性中的冷漠残酷赤裸裸地摊在了读者面前。作者为的不只是批判凉薄的亲情,贪婪的人性,也不只是揭露家庭伦理道德和孝道的日趋沦丧,他其实是通过描写亲情远逝所带来的悲剧唤醒人们麻木的心灵,呼吁人们重视亲情和孝道,拉近亲人之间的距离,也慢慢消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