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以个人身份、作为种子用户,参加了一个新闻发布会。
说来惭愧,在该平台的内测阶段,刚好是工作最忙的时期,除了刚开始答应编辑新新整理了一两篇文章以外,再无产出。然而每次有活动,新新还是会很热情地招呼。
产品发布会,大同小异。讲产品已经发展的阶段,能带给用户的实惠,未来的思路。
我坐在台下,离开了自己的行业领域,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平台,以独立个体的姿态,望向舞台。
特别注意聆听了各位发言人的讲话技巧,看似普通,却能够带动用户,将用户的成长、发展与平台生死紧密联系、息息相关,这种带入技巧值得学习。
反观自己不久前的会议主持与PPT讲解,实在太不走心了。
工作久了,难免对自己的职业心生倦怠。就好比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总是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而当我暂时抽离,却觉得自己是那样渺小。没有了工作关系的缔结,没人care你是谁,你的背景是什么。在这里,你只是一个作者,并且不大出名,离大咖甚远。
突然就觉得,这样的“出走”好有意义。就像离家的孩子,突然怀念起自己的家来,突然在对比中发现了自己职业的可爱之处。
也像离家的孩子,虽然暂时渺小着,却依然向往花花世界,被诱惑,被吸引,愿意再往前走一步,试一试。
一个意外的收获,是结识了一位作家。
真正的作家。
出版过很多图书,目前正在给自己的女儿写故事,也即将集册出版。
他就那样谦虚、沉稳地坐在人群中,若不是我自己百度了一下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原来自己和大咖这样接近。
忽而想起了个把月前去西安出差,一位接待的朋友非常自豪地向我介绍陕西的文化,谈到莫言、贾平凹等等作者,说耐得住寂寞的人最厉害。
我时常觉得自己的传统媒体领域是很孤独的,接触的圈子单一,触及的范围有限。
所以在参加活动之前,对于“以个体身份出现”这件事,原以为会是自由的感觉,没想到孤独感反而更加强烈了。
自己的力量终究渺小,借力打力才是高招。
于是,对那些能孤身奋斗的人,敬佩感愈发强烈了。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时代。
只要你愿意,可以找到很多舞台展示自己。
这又是一个多么浮躁的时代。
看了一些关于网红速成班的报道,想成名的姑娘们接受整容,更有经纪人保姆似的教导如何做内容、撩观众,一条龙服务。红不红,靠运气。
今天的发布会,几位发言人谈到的一个比较多的词汇——深耕。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万小时定律。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达到一万小时需要5年。
而且,还得是专注地研究。
所以对于眼下的任何处境,首先应该思考的是自己做到了多少,而不是别人回报了多少。
所有条件都恰到好处地具备,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正是因为那些不完美、不成熟,小缺憾、小差错,才构成了我们成长的空间。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