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奶奶”是安娜·玛丽·罗伯逊·摩西的流行名,摩西可以说是最早成为媒体超级明星的艺术家之一。她作为一名纽约州北部偏僻地区的农民主妇,从77岁开始作画,却是二战前最令人尊敬的民间艺术家,并且是同时代最知名的女性艺术家。她曾说过:“任何人都可以作画,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作画”。后来她的作品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大家都亲切的称她是“摩西奶奶”。
在中国也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民间艺术家,65岁识字画画,75岁的秀英奶奶把河套平原写成了书。其实秀英奶奶在68岁那一年,就已经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胡麻的天空》,她幽默地讲到“真没想到,我一个老农民还能出书了。”在社交平台上,她向网友这样介绍自己——“四零后,农民老太,喜欢做自然笔记。”
秦秀英出生于1947年,在40多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于没有“退休金”的农村老人来说,依靠儿女养老几乎是唯一的方式。尽管她有一些收入,也有自己的房子,但她的儿子吕永林发现,母亲总有一种无意识的“看儿女脸色”的状态——她想买什么不会主动要,等儿女开口问才说;生病了就忍着,等儿女发现了才去医院……
儿子吕永林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不愿意看到母亲从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都在衰老,而且因为收入和文化层次的原因,她的衰老速度会远远超过城市里的老人。我们子女要做的就是和时间争夺母亲。”
于是吕永林与妻子芮东莉开展了一个“创造父母”的尝试,让从识字无多的秀英奶奶,学会了写字画画,再到能用电脑打字、写书。这样一个艰苦而华丽的蜕变过程,不仅源于儿子儿媳的对母亲的珍爱与帮助,更是源于秀英奶奶骨子里那股坚韧顽强的劲儿。
2007年,秀英奶奶第一次去到上海,到已经定居在上海的吕永林家中小住。离开了广袤的河套平原,缩进城市高层建筑的一个格子,她之前的所有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都需要重启与更新。除了做家务,秀英奶奶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2011年,作为国内最早的自然笔记倡导者之一,秀英奶奶的儿媳芮东莉正在做自然笔记的创作。于是,夫妻俩就让在大城市“无所事事”的母亲跟着一起做——用手绘的方式给大自然做记录。秀英奶奶已经几十年没有握过笔了,还是一个左撇子,在十几岁时短暂的读书生涯中,按照老师要求,逼自己用右手写字,并将这短时间内习得的能力记了几十年,直到60多岁再次重新提笔。
秀英奶奶从公园捡回花瓣,细笔描摹,想着画下南方的花草带给内蒙的亲人看看。为了按照儿媳的要求加上植物名称、时间、地点和天气情况的注释,辍学50多年之后,她开始重新“学文化”。儿子儿媳更是手把手地教她,除了写字,秀英奶奶还学会了电脑打字、上网、开博客和用数码相机拍照。
2015年,秀英奶奶出版了第一本书《胡麻的天空》,7年后,有了第二本。如果说《胡麻的天空》是让每个人怀念和重新认识母亲的书,那么《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就是一次“开垦母亲生命的原野”。秀英奶奶在这本书中写了20种植物和20余位亲友故人互相交织的故事,勾勒出内蒙古河套平原60多年来的生态和历史。
秀英奶奶说:“我的前半辈子命运特别不好,干甚甚不顺,动不动就遇上坏事情,躲也躲不开……咋也没想到,60几岁我又重新开始识字、学文化。如今,我又在写书了。”作家刘震云再次为秀英奶奶的新书作了序,他说:“从秀英奶奶的书中看出这样一个道理:一是因为这些人对生活害怕,二是因为他们身边有亲人。因为害怕,只能勇敢;因为亲人,只能坚强。因为害怕和亲人,我们才百折不挠地生活,这是人间真正的正道和沧桑。”
我想假如谁真的热爱生活,就不会满足于以习惯性的画面注视它,而是要与它建立一种更加紧密的联系,希望看到更多的东西,希望能够讲述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