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排队接宝丫丫的时候,遇到了他们同班的两个妈妈,大家随口聊了起来。当他们都说自己家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如何如何好的时候,我挺羞愧,因为在宝丫丫上幼儿园的这段时间,她并不突出,如果说真的有什么可说的也是捣乱被老师批评或者某些行为的改变。所以我经常揪心的是,这孩子要是老在幼儿园给老师添麻烦可怎么办?
谁知道两位宝妈话锋一转,开始倾诉起来,说孩子在家里就是一个小恶魔,不是摔东西就是发脾气。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周末,跟孩子在一起过周末简直就是煎熬啊!最后他们把目光对准了我问道:“张老师,孩子在学校挺好,回家老发脾气这咋弄啊?怎么他才会不发脾气呢?”
这个问题也有网友曾经问过,咱们今天一并分析一下:
从妈妈的问题里不难发现,他们认为孩子在学校表现好,在家表现好是不正常的,有负面情绪是不对的,不被接受的。
这让我想到了前两天在中学讲座的时候,我问那些孩子们,当你们有了情绪的时候怎么办?一百多个孩子,说把自己的情绪告诉父母的寥寥无几,大家选择的是我有情绪我不说,我忍着!在我的引导和互动游戏下,孩子们表达情绪的时候还是结结巴巴。
当孩子有情绪了选择不表达,不就是因为在小的时候我们对人家发脾气的行为采取了一些不恰当的引导,导致孩子认为有情绪是不好的,所以他们才会下意识的认为不能表达出来吗?
闲话少叙,要解决问题,必须先了解问题的原因:
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在家表现不好,爱发脾气是怎么回事呢?
回想我们自身,我们上班的时候,遇到挫折了,有了情绪了,我们会怎么办呢?我们也会发脾气,也会倾诉,可是怎么到孩子这里就不行了呢?
试想孩子上了一天学了,在学校中规中矩,偶尔还会受到个小挫折,这个时候孩子产生了情绪,正常吧!
有了情绪就需要发泄和倾诉这也正常吧!
只是犹如我们在单位有了脾气不会对领导和同事发火,而会回家跟亲人折腾是一样的。孩子在学校力图表现一个乖乖的,棒棒的样子,那么他的脾气只能发到哪里呢?
家里呗!
为什么当我们看孩子发脾气 的时候我们的火气会蹭蹭的往上冒呢?
因为我们自己不够强,我们有很多的小私心。比如,当我们看到孩子笑颜如花,活泼快乐,礼貌对人,自身肯定是美滋滋的!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成了面子,成了可以炫耀的资本 。
可当孩子哭泣或者愤怒的时候,往往我们可能就会不知所措,甚至希望这尴尬的时刻赶快过去,毕竟他哭,父母会想这是我管的不好。
孩子发脾气,摔东西,父母不但会觉得自己没有教好,还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也不好,自然想要赶快制止这种不好的行为。
这样我们就陷入了一个误区之内:坏情绪是不好的,但是我们又不知道怎么应对和疏导。我小时候父母教我是不准发脾气,我就继续教育我的孩子不许发脾气吧!
情绪是什么?怎么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
情绪无所谓好坏,它只是一种能量,是能量就需要流通。
无论我们采取注意力改变,或者是呵斥孩子强行打断孩子,都不利于孩子情绪的流通。
这并不是我支持孩子摔东西,打人或者做其他过分的行为,我接受孩子有情绪,可不接受孩子的不良行为。
这个时候恰恰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
孩子对于自己的情绪表达能力有限,很多时候他只能通过行为表达,这就需要我们父母多加引导,帮助孩子把自己的情绪疏导出来。
当孩子有情绪了,不要着急去解决问题,首先是陪伴,然后告诉孩子可行的行为,比如说孩子摔东西,我们可以递给他抱枕,让他打抱枕或者说摔抱枕。或者买个沙袋,让孩子打沙袋。我们也可以带孩子运动,让孩子把自己的情绪通过运动发泄出来。
宝丫丫属于一个精力过于旺盛的小孩,平时放学后我都会带她在楼下跑跑跳跳,一旦她有情绪,不开心了除了运动量加大,我们还会在床上玩枕头大战。她会跳起来踹枕头,连续快速出拳猛击枕头,而我则是他最好的陪练和欣赏者。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由父亲带着跑步,或者打场球,都是不错的情绪疏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