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里的美食似乎都有些粗糙而无需技术含量。不讲刀工,摆盘,搭配,更没有所谓的色香味俱全了,或者说缺少如今美食上追求的“仪式感”。可是很奇怪,那些儿时的美食记忆就像烙印一样深深的镌刻在你的味蕾深处,不曾遗落。当偶然的你再次邂逅,那尘封的味蕾立马苏醒,你甚至有些热泪盈眶。
“猪油”,是儿时记忆里的歌谣,曾记得他总是安安静的躺在一个瓷缸里,白乎乎的,波澜不惊。每一次炸猪油,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个小年节。
买来大块的白乎乎的猪板油,切成小块,锅热了,下板油,慢慢的锅里沥出的猪油越来越多,直至猪油变成了金黄的猪油粕。而这时出锅的猪油粕就是孩子们的美食了,热乎乎的猪油粕咬进嘴里,一股温润的油香味马上顺着喉咙一直往下,美美的安抚了缺滋少味的五脏庙。如果能在猪油粕上再撒点白糖,那简直就是天堂了。
而新加坡女作家尤今则把猪油粕写到了极致:“丰满已极的肥猪肉快乐地在锅里发出了‘吱吱吱’的吟唱声....将原本局促简陋的厨房照出了一种辉煌而又虚假的瑰丽....。猪油渣,是人间罕见的美味。极端的脆,轻轻一咬,‘咔嚓’一声,天崩地裂,小小一团猪油像喷泉一样,猛地激射而出,芬芳四溢,那种达于极致的酥香,使脑细胞也大大地受到了震荡,惊叹之余,魂魄悠悠出窍。”
也就那么几块,大人就不让多吃了,说是油吃多了怕拉肚子。也是,这缺少油腥滋润的五脏庙确实禁不住。剩下的猪油粕大人就放在罐子里,以后炒菜的时候放几块,或者煮咸干饭的时候放一些,这就是肉菜和肉饭了。每次要炒菜了,用汤匙从瓷缸里挖一块放到已经烧热的锅里,哧哧几声白色的凝结的猪油瞬时变成了液体,满屋的猪油飘香。在那个物质并不是很丰富的时代,用猪油炒菜就可以增添些许肉香了。最想念的还是用猪油粕包包子,把猪油粕切碎,加切碎的白菜,还有泡软的粉丝拌在一起做馅,不比纯肉包差。
猪油拌饭或拌面则更是雅俗共赏的美味了,偶尔的家里没有买菜,就煮点白干饭,或者捞些面条,每人碗里舀上一汤勺熟猪油,加点酱油,也可以加点白糖,就加两样,一碗美味的猪油拌饭就好了。趁着米饭冒着热气使劲搅拌,趁还烫口赶紧呼噜呼噜的开吃,不然米饭凉了的话,猪油就会结住,变油腻,几分钟后,拌饭见底,那感觉真叫一个爽快。吃完再往碗里倒半碗开水,解解腻,真真是件挺美好的事。
美食家蔡澜在上海浦东开了一家餐厅,一众香港艺人都把这里当作在上海的食堂,据说很多大牌巨星来此只为求一碗猪油捞饭,如此美味绝对堪称米饭的经典吃法。
而我见过的对于猪油的可以称得上最惊世骇俗的利用则在潮汕,潮汕地区是个极度热爱猪油的地方,也唯有这个地方是如此极致的表现猪油。没有亲身品尝你也许不会想到,潮汕会把猪油和甜品放在一起,这两样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极荤,一个讲究清新。可是他们却如此的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潮汕中的金瓜芋泥,羔烧茨芋都是地瓜,芋头与猪油的完美搭档,地瓜,芋泥加糖煮到接近透明,淋上用猪油爆香的葱花油。一个软糯甜香到极致,可是并不满足,再加上猪油,一开始你会觉的厚腻得很,可是过后,在舌尖荡漾的甜让你惊觉这样的搭配实在是美妙到极点。
猪油,是俗世里的一首歌谣。如果说有一种食物当他在你的舌尖融化而令你热泪微湿,虽然被营养学家诟病,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首歌谣在你的味蕾深处不停歌唱,他温润了记忆,唤醒了岁月,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