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成都市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作现场会在天府新区召开。与会领导对“新兴创意小镇”和“周家大院”、“房竹岭林盘”的规划、建设、模式等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作为亲历者之一,和其他同仁一样,自然对此十分欣慰。但是高兴之余,内心居然又缓缓生出些担忧来。不由得想说一句:让林盘再长一会儿吧!
先说说这次现场会的背景。新区2019年确定了“7+5+N”的特色镇建设和林盘保护修复工作计划,也就是重点打造7个特色特、5个精品林盘和在全域范围内培育若干个优质林盘。同时,我们又从中选择了“新兴创意小镇”、“张家大院”、“周家大院”三个项目作为争取市级补助资金的特色镇和川西林盘项目,并先于市上统一部署,启动了“7+5”项目的策划规划和设计。其实选择这三个项目作为首发阵容,是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选择困难症”。“新兴创意小镇”在这之前,除了散落在全镇38平方公里内有三四个体量较大的农业+项目外,并不具备特色镇格局。并且最初的想法,也只是把这三四个农旅项目用绿道进行串连,再补充些诸如卫生设施、道路照明、娱乐服务设施等城市家具就基本完成任务。但是,随着策划的深入,我们发现自己“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差点把西瓜卖了芝麻价,于是“农旅集中发展区”的简单想法跃升为“创意经济承载区”的宏大愿景,建设模式也从绿道串连项目变为特色镇+林盘+农业园区+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思路的重大变化,既让人兴奋,也令人焦虑。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一块扑朔迷离的处女地。
“周家大院”也有类似的瑕疵。虽然在林盘周边已经引入好几个文创、研学、餐饮接待等特色项目,且建筑形态均为上乘,但是农民与项目之间的利益链结尚显粗糙,农民聚居的院落的提升工程还没来得及实施,原始居民的新生活、生产场景尚未形成,川西林盘的院、林、田、水尚未得以艺术的呈现。
因为这些“不完美”,对于市级现场会要在这几个点位召开,我们是疑虑的。好在,我们有一个信心是充足的,那就是我们相信正在进行的特色镇和川西林盘的策划、规划的方向是正确的,镇街的工作思路是清晰的。市农委、市农业农业局的领导也表示,主要看谋略、看机制、看策划、看未来。
花这么长时间回忆背景故事,是想表明,我们端出的这盘菜并非是最佳效果,更不是终极形态,它仅是我们按照策划规划走出第一步。而现场会上,或许由于“绝不在主人家面前说三道四的传统美德”,我们只听到赞美和掌声。我很担心,我们的一些镇街负责人,以为我们已经成功打造了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的样板,以后只需要照葫芦画瓢了。如此,岂不误了大事,害了长远?罪过,罪过矣!
欲正本清源,不得不再说说什么是特色镇和川西林盘。有部分观点说,特色镇和川西林盘就是农村产业化项目的叠加,这个看法从形态上没有问题,但不全面,甚至是漏掉了一个关键性问题。而这个关键性问题是我们的“初心”,少了它,长久以往就可能偏离方向,甚至带来无法挽回的历史遗憾。
我先引用一段范锐平先生一段话:“乡村绿道和川西林盘,承载着生态理念和农耕文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应有之义、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将对成都平原乡村生活、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产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提高认识站位,重新认识大美乡村生态、经济、人文价值,深刻领会推进乡村绿道和川西林盘建设的战略考量。”范先生还谈到了通过“美丽乡村与新型城市化双轮驱动”,建设独具魅力的特色镇;通过“保持风貌和改善人居相兼顾”,全力打造彰显特色的天府新林盘。通过这些表述,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特色镇还是川西林盘都在围绕如何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作文章。无论是产业、生态、形态均是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这个纲而服务。
尤其是林盘,甚至可以这样说,有着群众生产生活场景的院、林、田、水共同体就是林盘,如果在这个基础能够体面生活、艺术栖息,它就是一个精致林盘;但是一个割裂了群众,甚至把群众赶得远远的,只有工商资本投入的商业体,无论它多么宏大,多么惊艳,多么具有美学价值,它充其量只能叫“林盘式景区”或者“林盘式项目”。因此,“周家大院”林盘引入精致项目,并且形成“研学”主题的商业符号,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下一步工作仍然很多,往细说,房舍院落的改造、空间格局的优化、林木绿化的提升、人畜禽活动场所和公共空间的整治、灌溉网的重塑、耕地的高效利用、阡陌交通的梳理等等工作,琐碎而繁重。通过这些工作,最终实现让人民群众在自己的家园里体面生活、诗意栖居。这些工作可以借力招引项目等外力,但更多需要依靠政府、集体和人民群众自己。
我觉得成都把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特色镇建设、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三项内容并列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绝不是偶然,如果真是偶然,那真是蜀之运气。三者之间关系紧密,但初心不同。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和利用开发是需要定力的,这一点与普通投资开发行为是有本质区别的。投资开发必定会在容积率、建筑密度、楼板价、市场预期、回报年限等数字中斤斤计较,必定要对建设用地效益予以最大化地压榨。如此,林盘还能保持院、林的“面子”就算幸运了,要想保留群众生产生活真实场景这个“里子”那就不免奢望了。曾经,因在都江堰打造了唯一获得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金奖的川西林盘的设计大师刘卫兵表示,林盘的保护修复需要定力,这个定力一般投资人做不到。他希望政府在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方面能做出更多努力。
其实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成都先行了一步,仅村级公共服务和社区治理的巨大投入,使得农村的面貌得以极大改善。如今,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的战略考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必将催生更多现代功能和田园牧歌完美融合的美丽家园,必将在成都平原呈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乡村形态,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旷世盛景。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讲究商业化逻辑,情怀可以让饭更好吃,却不能当饭吃。古老的川西林盘,其实早就遭遇了现实尴尬,很多林盘已经人去房空,成为荆榛丛莽之地。所以,在林盘保护修复的同时,还要注重利用和开发,植入旅游、康养、文创、新经济等特色产业,拓展林盘经济,形成复合的现代林盘院落,为林盘植入自我造血、自我完善、自我修复的功能。
因此,再给我们一点时间,让我们的林盘再长一会儿。
村头的槐,房后的果,溪上的青草,晴陪稚子浴清江,夜伴老妻听花落,这一切尚需时日,且让它们再长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