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房子,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解读】第六章的论语,主要还是说孝悌忠信的问题。儒家的孝悌忠信,主要它背后体现了一个仁字。这一章节跟前面曾子说的话是相呼应的。这里面提到的众人和仁人之间的关系,从儒家角度来看的话可以理解为上下级的关系。虽然儒家强调仁者爱人,强调对他人的爱。但对众人普通人也可以说是下级群众的爱,是泛爱。最贤能的人就可以说成是领导或者是上级的爱,就是亲,程度上远重于泛爱。这就说明,儒家的爱是有等差的,有差别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在大学中说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亲民体现的就是仁者爱人。这个仁要由近及远。休闲的过程中,我们学主要学的是什么呢?主要是学做圣人或者说是向圣人学习做人,在生活中落实仁。具体怎么做呢?主要是从落实孝悌忠信开始。而我们要在落实的过程中,谨慎的对待人际关系,要有远近亲疏。所谓的学,儒家提倡的学就是首先要做到孝,悌,谨、信、爱众、亲仁。除了这些做人的学问学习完了才去学习文化知识。
弟子规的的总纲领就是来源于论语的这句话!整个弟子规也是对这句话的具体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