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最后一天,乔家大院成为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唯一撤销的5A级旅游景区。这事儿影响不小,一时之间,山西各大旅游景点风声鹤唳、战战兢兢。因为这里边被爆出来的真真假假的消息实在是太多了。
有媒体报道:“毕业3年待业半年,27岁小伙6000多万买下乔家大院,原来竟然是当地煤老板家儿子”。
有坊间传言:“这帮子景区的工作人员有眼不识泰山,得罪了某个微服私访的领导。”
有更多返程的旅客听到被摘牌的消息后心里一万个MMP!第一想法是:活该被摘,为毛不早一点摘!
我想起自己当年第一次开车带父母去游玩的时候,一家人驱车前往平遥古城的路上,看到路牌上有乔家大院的指引,就转道去了乔家大院。贼气人,路牌上说三公里,我们可能开了三十公里不止,才到乔家大院。导航提示“已经到达目的地”,肉眼却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5A级景区的外围。所谓停车场,和一个乡镇集贸市场没多大区别。
景区内销售地方特产很正常,导游带你进这些门店也很正常,让我瞠目的是:从出口出来之后,居然是如诸葛孔明“八卦阵”一般的“小贩长廊”!堪称“九转十八弯”!摊位之多、长度之长、品味之低,突破我的底线。让我原本在景区内找到的一点历史厚重感,荡然无存!
还有那些在必经之路上强行拉住你要拍照的……
2006年因电视剧《乔家大院》而名声大噪,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参观。加之更早之前,张老爷子拍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最终都把乔家大院打造成了山西大院文化晋商文化的知名IP。
游客趋之若鹜,资本眼红也是正常的事,但当地政府把这么好的IP放心交给资本打理也是相当“无语”(chun)了。如今,这金子招牌被砸了。
相比乔家大院的极高知名度,其背后老板在媒体报道中显得较为神秘。有媒体报道:“毕业3年待业半年,27岁小伙6000多万买下乔家大院”。
据了解,占据整个乔家大院44%面积的核心建筑“在中堂”不属于乔家大院公司。“在中堂”在1985年由祁县人民政府改成祁县民俗博物馆,至今仍属于祁县国资委所有。
基于“在中堂”恢复新建的“德兴堂”、“宁守堂”、“保元堂”及“乔家花园”,其投资、开发及经营权则为乔家大院公司所有。
乔家大院公司已由国有控股公司转为国有参股公司。企查查显示,山西乔家大院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为山西景世恒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唐凯。
但唐凯背后更大的财富又被媒体曝光:唐凯之父为唐银龙,为当地煤老板,上下人脉广泛。
一篇发布于2011年的文章,报道了唐银龙的创业史。
文章中称,唐银龙1964年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做过学徒、当过小老板、下过江南、闯过东北。2001年,唐银龙将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煤矿改制为年产能30万吨的标准化矿井。
这些姑且不提,话说回来,乔家大院个人承包经营模式必然会降低旅游体验的质量,资本和商人会都是趋利的,商业化只会越来越浓厚。其实开发旅游景点无论是政府开发还是个人开发都会有这样的问题。
朱日月说的好:乔家大院本身的硬素质也达不到5A的标准的水平,山西各地晋商都有修筑较大的宅院,规模大小文化艺术水平都参差不齐,乔家大院也就只能占中游偏上一点的位置,王家大院,常家庄园不仅规模比乔家大院大许多,艺术文化气息更为浓厚,王家和常家两家都有出将入相的高官家属,建制和文化水平都要比乔家高很多。
这一点我举双手赞同,实际上,去过其他大院的朋友心里都有数,相比之下,一眼便知。这类晋派院落文化在山西比比皆是,更遑论乔家大院那138元的门票是多么的无耻了!(故宫的旺季票也才60元,更别提人家免费开放的事了!)
2006年的时候,乔家堡还是个传统的村子,村里有居民,村外有耕地。当时,乔家大院是村里最大,最高的房子,门票40,学生票20,导游还是当地人,院里的摆设也很传统。
2014年的时候,国有资产变民营企业,就是公有变私有,乔家堡整村拆迁,村民搬到村外楼房里面住,整个村子除了乔家堡以外,全部整修,就有了现在的长廊和新修的外围,当时全价票是75。
2018年,乔家堡完全变样:导游和几乎全部服务人员,都成了外省人,宅子里摆满了各种商品,卖银器,卖字画,卖小吃,照相压膜收20,门票也长到了138。而真正的乔家堡居民,只能坐在新修的楼房外面,晒太阳。
相应的,沿街的小饭店,贵的离谱,做的饭味道差,给的还少。
事情虽然已经落幕了,只能说,乔家大院是有一定的参观价值,但确实不配成为5A景区,多少人冲着乔家大院的名气和5A景区的光环前往,然后失望而归。多一点对历史的还原和人性化的服务,少一点商业气息和人为套路,可能不会被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