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持正念,正面确认。
正念是面向未来、充满希望、在爱的思维环境和感觉下继续前行的动力。做到保持正念有很多细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对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事情的正面确认。
记得汪老师说过,你做了很多事情,在事情结束的时候,要去正面解读它、正面确认它,这样你才能觉得你做这件事是值得的,你的价值才体现出来。
一个人的个人价值不就是在一次一次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上累加起来,最终形成了自己内部比较稳定的自我价值观么。
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你对这件事情的评价只有两个方向,要么是正面,要么就是负面,是没有中间地带的。当你保持正念,当你对这件事情的确认是正面的,你就觉得自己在这件事情上花的时间、所做的努力、自己的付出都是有价值的,我们自己就会正面确认,自己的生命价值在这件事情上是有所体现的,自己的自我感觉就很好。如果自己对这个事情最终结果是负面的确认,首先你会感到自己在这个事情上花的心血、花的时间、用的心思都不值得,进而你可能就会想到自己怎么这么笨,连这个事情都做不好,或者你会怀疑自己的聪明程度,你就会对自己的聪明程度和辨别力等智力方面的因素进行负面的确认,怀疑自己的聪明程度、怀疑自己做选择判断的能力,这种否定和怀疑本身就是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的严重破坏。
我这里说的是对所有的事情都要从正面去确认,包括你认为自己失败的那些事情、没有做好的事情。
案例一:离婚。
你离婚了,如果你把离婚这件事做了负面的确认,你认为自己没有经营好原来的婚姻,你是婚姻的受害者,你认为你是一个婚姻经营的失败者,否认了自己组建家庭的能力。你如果不改变自己对经营婚姻能力的这种负面确认的话,即使你非常渴望进入一个家庭,你可能都会有一个很大的障碍。
案例二:爬山。
很多去爬过山的人,对于爬山这件事情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确认。一个是正面确认,觉得爬山给他带来非常大的正面的意义,比如锻炼了身体、挑战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潜能、欣赏了山上的风景、感受到这座山独一无二的魅力………这些人会喜欢上爬山。而有一些人则做了负面的确认,觉得爬山太累了,除了累,没有别的,再也不来爬了。那对于这两种不同的确认方式,则会影响这两种人今后再继续爬山的可能性。
案例三:看电影。
我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电影的结局很关键很重要,不管这个电影的开头和中间环节有什么样的表现,如果结局打动了观众,给观众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和非常好的结果,观众往往对整个电影的评价就会趋向于正向;而如果这个结局没有打动观众、被观众认为质量不好等等,那对这个电影整体的评价则会趋向于这不是一部好电影。
对所有的事情都要从正面去确认的原理就是确认自己在这个事情上的掌控力、判断力和价值感。不改变方向,改方法。比方说离婚了,我们仍然觉得自己有能力经营好一个婚姻,原来自己婚姻失败了,承认自己当时某些地方不足,但是可以通过学习、可以通过积极的改变自己,去成长自己,改变自己,照样可以走进婚姻。
其实对所有的事情都要从正面去确认,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原理,就是开放的心态和终身成长的过程。
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成长、改变,然后继续。
二:保持好奇心。
保持好奇心,对未来保持好奇,对生命保持好奇,你的生活会有更多的改变。来博瑞智学习的这些家长,不能说100%,非常非常多的人都有各种负面观念的限制,有的是认知错误,有的是观念不足,观念错误。
这些负面的信念往往会限制他的生命的宽度、厚度,可能也会影响到生命的长度。
博瑞智以爱为核心的家庭教育和个人成长的理论体系,给大家向生命的深度探索的可能性打开大门,如果自己真的能明白和理解这套爱的理念背后的深度和广度的话,自己的生命体验过程将会发生极大的改变。
如果继续向生命的深度和高度探索的话,就会理解各大宗教,它们所最终指向的终极是无限合一的;就会理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哲学的终极目标;就会理解王阳明的心学。宇宙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我们只是宇宙中的能量波,我们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宇宙是一体的,所有的障碍都不是障碍,都是相通的。
我们保持对这一思想的好奇心,就会从向外求转而向内求,让自己安静下来。而古语说定能生慧,只有你安静下来,才能想到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和路径。
三:去试一试。
对于很多的事情,我们要保持去试一试的心态和试一试的勇气。
让自己行动起来,思想和身体总有一个是在行动中,或者是先用大脑带动自己的思维改变。或者先去运动带来思想的改变。
试一试新的说话方式,试一试新的行为模式,试一试新的眼神动作,试一试做新的饭菜,试一试去爬从来没有爬过的山,试一试和原来没有交往的人群去接触。试一试原来不敢的事情,现在去挑战一下。去试一试新的写字的方式,去试一试读一读更多的书,去试一试吧。
去试一试的背后就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充满积极的、爱的、向上的力量的提现。
是一种勇气,同时又不是那种要一步到位的、无所畏惧的要求。就是给自己去尝试的可能性,一点一点地积累自己、一点一点的突破自己,一点一点的确认自己;然后再下一轮儿的一点一点的突破自己、一点一点的确认自己,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过程呀。
四:和优秀的人在一起。
有一类是这样的人,他对自己不自信,比较自卑,看不到自己很优秀,没办法对自己进行正面确认,或者总是张嘴说自己不行不行,同时又不敢和很优秀的人走的很近,去靠近优秀的人。
这两年我自己走过了这一段心路里程,有特别深的体验和感受。
因为爱孩子,非常希望能帮到孩子。然后带着这样的希望,我奔走在博瑞智教育的课堂上。去找张飞亮老师,去找杨彭嵛老师,去找汪莉老师。经过这两年的时间,我甚至都期待下一次在博瑞智的课堂上能和董老师去探讨很多的问题。
我虽然一直靠着自己的学习欲望、勇气和力量往前走,在向老师们去靠拢,在更接近解决我更深层次的需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突破点,是汪莉老师有一次上课给我们讲的:那些有钱的人、那些成功的人,我们要透过他们的成功和有钱的这种现象,看到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奋斗的精神,他们可能挑战了他们智力的极限,他们可能经历了身体和生命的极限挑战,他们可能经历了生死考验,等等等等,我们要对这个生命充满敬畏,我们要对他们奋斗的过程充满敬畏,我们敬畏的是这个过程,而不是对着他们成功的结果感到自卑和压力。这样的视角思考问题,是不是好了很多。
从那之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在博瑞智这个平台上,我认识了很多做生意的妈妈,包括汪莉老师用她的爱与智慧获得财富。一个女人,她可以用她的智慧、坚强去活得潇洒、有魅力。
这个转变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在这些人面前,我不再感到自卑,我只是在观察学习她们成长的过程,向她们去学习,将我的智慧奉献给这个社会,同时获取这个社会反馈给我的价值。
这样,我的财富观发生了改变。
我的注意力焦点从对这些人避而远之而转向谦虚地向她们积极的学习。我变得越来越谦虚起来,我谦虚起来。
记得汪老师曾经和我和刘平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年人的理直气壮,前面需要加四个字,虚怀若谷。
当我们真的谦虚起来的时候,我们才会塌下身子去学习。我们在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去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向上的力量就通顺起来。
五:关于不爱提问问题的人的思维模式的思考
他们不谦虚,不坦诚,不诚实。
关于这一部分,我想到,汪老师给我们讲课、汪老师亲身示范的一部分内容是:做人要坦诚,要诚实,要谦虚。
在博瑞智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这样的家长,他们总是默默的坐在某一个地方,很认真地听着大家的分享,很认真的去听课,但是他们又不向大家敞开心扉去探讨自己遇到的问题。对于这件事情,我一直很好奇:难道他们没有问题吗?他们来听课了,他们肯定是遇到了一些问题的呀,是因为有问题才来学习的吧。那为什么不针对自己的问题去提问以获取来自老师或者对方(学习了很长时间的家长)的意见或者建议?
最近和一个家长在聊天的过程中,我捕捉到一个词:合理化。
这个词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些不主动向外提问问题的人,其实他们内心里边儿是碰到了困难、困惑,或者有一些具体问题的,但是当他们去听针对别人家的问题的解答,或者当他听老师讲课的时候,这些人在自己的内心里就形成一个对自己问题的合理化的答案。
这个词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些不主动向外提问问题的人,其实他们内心里边儿是碰到了困难、困惑,或者有一些具体问题的,但是当他们去听针对别人家的问题的解答,或者当他听老师讲课的时候,这些人在自己的内心里就形成一个对自己问题的合理化的答案。己认为自己的问题解决了,或者自己就直接觉得自己的问题不是问题了。是自己在自己的思维框架里给了一个合理化的答案,而如果问老师的话,老师给出的答案多半是不一样的。否则老师怎么能当老师呢?
这个人不坦诚,不诚实,不谦虚。
如果不跳出自己的思维框架的话,自己是没有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的。而跳出思维框架的唯一渠道,是提出问题。
这是突破自己思维局限的唯一渠道。因为提出问题,代表着自己在思考,代表着自己谦虚,代表着自己承认了自己的不足,代表自己坦诚,愿意让对方看见自己的不足。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你的提问,让对方更欣赏你思考成长的过程,进而敬畏你,尊重你。
总之,在老师面前、在更优秀的人面前带着思考提出问题,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六:关于自卑。
飘过。
如果前面五个事情弄明白了,这就不是问题了。
用博瑞智的亮点原则,关注积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不被滋养,自己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