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大学是金融界有名的王埔军校。两年前我在平安大学培训时,一星级讲师在台上重点重复讲了一句话,我至今深记脑海。
那句话是:“让理财成为一种习惯,你就先赢了一步”。
实话说,我喜欢钱。身为女孩子,从小就坚强独立。深知只有经济上的独立,我才算完全的独立。
因此那堂课我听得特别认真投入。仿佛有白花花的钞票在课室飘落。
我们来看看,讲师的理财建议和我从中做到的理财习惯
认识理财
什麼是理财?理财就是管钱。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收入就好比一条河,财富就是我们的水库,而花钱如流水。理财就是让我们“管好水库”。
“管好个人的水库”我们就应该合理分配比例。
按三份科学分配:
第一份:应急的钱,6个月至一年的生活费。存银行,活期、定期,或者货币市场基金。
第二份:保命的钱,三至五年生活费,定存、国债、商业养老保险。应该是保本不赔,只会多不会少的东西。
第三份:闲钱,五年到十年不用的钱,只有这种钱才可以买股票,买基金,做房地产,或者跟朋友合伙一起开个什么公司做投资生意。
我们要像上面那样管好水库里的钱,只有做好科学资产配置比例的理财,才会让我们的资产更安全。
理财的重点,是让我们懂得让钱生钱,懂得开源和节流,用我们的智慧来致富。
知道了理财的重要性后,我们都想知道钱生钱的办法。接着我们怎么才能付之行动,使之之成为一种习惯呢?
这里重点讲:攒钱,生钱,护钱。攒钱为起点,生钱为重点,护钱为保障。
攒钱
赚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存下来多少钱。虽然说钱不是省下来的,但是有的人就是赚得比花得快。我身边就有不少出来工作多年,至今还是月光族的啃老族。这些人大多挣一个钱花两个钱,不懂攒钱一辈子都是穷人。
建议:强制储蓄。一个月强制拿出10%的钱存在银行或保险公司里。
养成习惯:
给自己做个强制储蓄,将每个月收入10%的钱存入银行或保险公司,不迈出这一步,就永远没有钱花。
这是养成理财习惯的第一步。也是我一直以来保持着的一个习惯。
每个月我都是先储蓄后消费。那怕是有其他需要用钱,我都不会动用这笔钱。因为压力会让我想到其他办法来赚到钱。
生钱
建议:基金、股票、债券、黄金、不动产等
养成习惯:
1. 不在乎多少,一个月省下200元买定投基金,坚持二三年下来,一笔钱定存了下来。
2.买股票之前,我按照老师说的资产配置法。在买了房子和保险,在不动用应急用的那笔钱后,按比例买的。
我个人在投资上是属于稳健型的那种,不太习惯去冒险进攻。在投资操作上不盲目跟风,不冲动购买。
去年,股市的几次调整和熔断,我也在大起大落中跌进,把好不容易在熊市里赚到的钱,在牛市里赔了出来。不想心态和神经承受负重最终退了出来。
年轻人进入股市,风险与收益并存。先问自己是否准备好坚强的神经和良好的心态。永远记得只有10%的人能从股市里赚到钱,这是铁律!如果承受不了股市的风险,还是做一些稳健的理财比较稳妥。
3.在家庭房产的购买上,我参考了4231定律。用家庭收入的30%来供房及其他方面投资,总之每月还房贷金额,不超过家庭当月总收入三分之一为宜。这样下来,每个月的房贷对于我而言,没什么压力也就习惯了。
现在房价居高不下,我们年轻人买房还是量力而行。房贷太重反会成为一种负担,生活压力大,不利于身心健康。健康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没有了健康,再多的房子,车子,票子,都无从而谈。所以理财也是在理我们的健康。请问,认同吗?
护钱
生钱就像打一口井,为你的水库注入源源不断的水源,但是光有打井还不够,要为水库修个堤坝–意外、住院、大病。这个提坝也就是我们说的保险。
保险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对于家庭而言,没有保险的理财规划是无本之木。
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知道会出什么事,所以我们要给自己的家庭做好保障理财。
建议:保险是理财的重要手段。拿出家庭收入的10%--20%购买家庭保障类保险。
养成习惯
1.家庭保险设定的恰当额度,应为我们家庭年收入的10倍,保费支出的恰当比重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
买保险不能越买越多成为我们的负担,也不能买的保险保额不足或没有买对适合自己家庭保障的保险。
我们要养成在购买保险之前,要认识我们自身的需求,了解清楚我们家庭的保障缺口,以及保险产品的保障特点,从而把我们的家庭资产保护好。
犹其是我们工薪家庭和刚步入工作的年轻人,更需要做好理财。
毕竟与有钱人相比,我们面临更大的教育、养老、医疗、购房等现实压力,更需要通过理财来增长我们的家庭财富。
以上几点能减少我们理财的误区,帮財我们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钱生钱是长跑冠军,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简单做。
让理财成为生活一种习惯,您就先赢了一步。
以上与君共勉/白云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