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总会有好些雷同的作业,甚至有一些作业非常完美,完美到和标准答案几乎无异。没错,这些作业全部来自课外辅导班——一个新时代的热门产物。
不追溯课外辅导班的起源,也不追溯为何它们会成为时代的香饽饽,今天只站在个人的角度谈谈对课外辅导班的种种看法。
它们的出现,对于有些家长来说是福音,尤其是对大部分农村家长。有些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平日里又有许多的工作和家务活要做,对于辅导孩子功课一事,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课外辅导班正好帮他们分担了辅导功课这一项艰巨任务。于是放学之后,校门口就出现了这样一道奇特的风景:在成群的家长中间,夹杂着一两个负责护送学生的校外辅导班老师,他们带领着一支小长队,浩浩荡荡地向自己的辅导班“进军”。在他们的不远处,还有好几支这样的队伍。看着这些孩子们的身影逐渐远去,我知道,他们晚上又要重复白天的生活,开启“学堂模式”了。
从孩子们的口中得知,辅导班里的学习活动比较丰富的。吃过晚饭,完成学校指定的作业之后,成绩好的孩子,有些辅导班提供附加练习,有的辅导班提供课外书,供他们打发时间。而成绩较弱的孩子,有些可能还在和学校的作业奋斗着,有些则开启了“小灶模式”,荣获辅导班老师一对一辅导的特权。大概到了晚上八点或八点半,家长们便陆陆续续地把孩子们接回家。觉得孩子们劳累了一天的家长们,此时也不忍心多看一眼他们的作业,只要能看到指定的作业上有笔迹,就让孩子们洗洗睡觉了。因为他们深知,这写作业到了第二天拿到学校的时候,一定能够完美交差。
确实是很完美的作业。但是过分完美的作业,就是诸多问题所在。其一,从家长的角度来说,送去课外辅导班,确实能减轻一些负担,但是减轻负担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了解孩子近期学习状态的机会。孩子们每天的学到的知识里,哪些地方已经掌握了,哪些还不熟练,在作业里或多或少能直接反映出来。但是从辅导班拿回来的作业,几乎都是全对,那家长们又该怎样得知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呢?其二,从学校老师角度来看,班里每个孩子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成绩差异,老师们都是知根知底的,而面对千篇一律的作业,老师们也都很清楚哪些孩子属于真正自我完成的,哪些孩子只是在做表面功夫。而那些做表面功夫的孩子,全部在辅导班的帮助下完成的,这样的作业,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查漏补缺的意义。更糟糕的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的作业直接是“被完成”的,他们的作业的边上,有请人“代笔”的痕迹——那正确答案赫然出现在题目的边上供他们抄写,居然都没有擦去,摆在那里散发着“刺眼的光芒”。试问,这样的作业,除了能交付任务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呢?其三,站在参加辅导班的孩子的角度看,辅导班意味着什么?也许在他们眼里,辅导班是另一间教室,是爸妈们放心寄托他们的场所。但实际上,在很多孩子们的眼中,辅导班是一个让他们失去自由的地方。完成了一天的学习,好不容易放学了,还要再经历一遍白天的生活,有谁会心甘情愿这样子做呢?再者,辅导班里的教学方式,和学校里的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有时候答案出现差异,孩子们就会在心里犯嘀咕:为什么辅导班的老师会出错呢?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心里会对辅导班的老师有一些抵触的情绪,变得不信任。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曾经的我也经历过。
大学第二年的时候,我便开始试着为自己“赚外快”。于是,辅导班和家教成了我们师范生们的必选。在大二、大三两年时间里,除去部分特殊情况,几乎每个周一到周五的晚上,我都顶着微薄的薪水,奔波在学校和辅导班之间而乐此不疲,辅导孩子们学习。一来美其名曰为自己增长经验,提前体验当老师的感觉,二来为了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稍微滋润一些。那段时光里,我确实过得很充实,每天晚上有忙不完的事,光辅导作业、听背书就花去了大量时间,有时候还要为有需要的孩子一对一细细辅导,甚至还当起了保姆一样的角色。那时候的我,不敢说自己有多会教,我只管把正确的知识,用自我认为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教给他们,还因此和孩子们的在校老师发生了一些小插曲。一天晚上,辅导班的负责人告诉我,孩子们的老师反馈,说我把他们的题目教错了,他告诉我,“举”字的部首应该是上半部分,而不是第一笔点。而我坚持我的观点,并且翻阅了字典证实了自己的答案无误。那次经历好比一次胜仗,孩子们也觉得,辅导班的老师好像和学校里的老师一样,是可以值得信任的。那两年的辅导经历,让我第一次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对孩子们负责。正因如此,我在辅导孩子的时候,有一条底线绝不会触碰:哪怕学习再薄弱的孩子,我也要慢慢教,绝不会把答案直接给他。
几年之后,我踏上到教师岗位,看着孩子们一批一批地走向辅导班,内心感慨万千,根本不是滋味。现在的我终于明白,站的角度不同,对辅导班的想法也不一样。也许,那些带着孩子们回辅导班的老师,都是认真负责的,他们也希望孩子们的作业能尽早完成,开开心心回家去。但是,当我站在学校老师的角度看,辅导班又是一个不断产生学习问题的地方,我对他们的家庭作业产生了莫大的担忧,为他们的课后学习感到些许无力。这些都是七年前的我未曾想过的。我只希望,家长们哪怕有一点点的精力,也要舍得拿出来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合作解决孩子们学习上的困难。我只希望,辅导班的老师们能给孩子们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而不是一昧地给予思路和答案。我只希望,孩子们能在学校里把学过的知识全都掌握,课后的作业能轻松应对,学得快乐,学得轻松。我只希望,每一位任课老师对每一位孩子负责到底,将孩子们的学习疑惑逐一解决,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一句话来说,辅导班确实有它们的存在的意义,但我希望更多的家长们主动舍得花时间陪陪孩子,毕竟能在温暖的家里完成作业的孩子才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