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鲁迅
“带露折花,花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中的离奇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吧。” —-《小引》
这段文字是鲁迅先生介绍《朝花夕拾》文集的改名原因。
新鲜热辣的情感,落在纸上化为文字,不是一时就能实现的,还有许多说不明写不清的东西。必要经过岁月时间的沉淀,才能理解其中的意蕴,或者经过漫长的思索才能在某一瞬间顿悟吧。
大文豪都是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写作小白呢?释然也。
“记性不佳,是有益于己而害于子孙的。”
——《拉拉走后怎样?》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鲁迅先生的建议是:“各人去买一本note book,将自己现在思想举动都记上,作为将来年龄和地位都改变了之后的参考。”
如果人人都能如此,社会上、家庭中定会减少很多问题吧!人呀,不要忘却过去,要时时反省自己,及时修正自己。
不要重复过去的错误,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把自己禁锢在同样的错误的思维模式里,把曾经的伤痛不自觉的传给一代接一代。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人害己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我之节烈观》
此文立场鲜明、逻辑强大,语言犀利、辨古述今,针对时弊、道理昂然。读来完全感受到了什么是“犹如一把匕首直插敌人心脏”!
这结尾的三个排比句已不是匕首,而是三排机关枪连续扫射,气势恢宏,对方阵营当然只能丢盔弃甲,举手投降了。
对鲁迅先生由衷的佩服!他若是活在现在的自媒体时代,这种文字气场,必是篇篇10万+的大咖。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以后还万分喜欢。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灯下漫笔》
鲁迅先生看到满篇的“仁义道德”,说的都是“吃人”二字,而今“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
归根结底,还是几千年的皇权制度对民众培养的奴性。面对强权保持清醒,保持批判精神,才能避免人吃人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