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身边总会有这样一个现象,有的人早到晚退,超级认真努力,但是一直都没法成为那个最优秀的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part1
英子,是我工作2年后认识的一个同事。满脸书生气,但是偶尔的活泼透露出一股聪明劲。她的特别之处,就是接触她的领导都非常喜欢她。她做出来的ppt,不管是从逻辑还是从视觉美观上,都堪称完美。一年的时间,连升2级。
和她一起做过几个项目。慢慢的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一起开过无数个会,每次会,她都有很多想法,感觉她脑袋里存了好多有趣的东西。收到过她发起的项目邮件,每次都很是感慨,项目的方方面面都能考虑到,咋能这么细致呢!
英子为人很康概,乐于分享。她分享了她的“小金库”,里面有各个分类的知识文件夹。啊!原来,她平时都看这么多东西呀。厉害了,终于知道为啥她总有那么多有趣的点子了!“为啥你每个项目,都能想的那么全呢?”我平时丢三落四,工作中也总是纰漏百出,这点自然是我最想学习的绝技。“每件事情,在做之前,我都会横向、纵向考虑一遍。以结果导向,要达成目标,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如此,一步步推演,就基本涵盖到所有了。我最常用的工具是思维导图,可以把各种想法串起来。”以前的我,从来都是想一出是一出,没有规划。听到这番话的时候,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part2
去年我第一次独自做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来的很突然。当时我没有任何想法。我该怎么办呢?我突然记起,英子跟我说的,没有想法的时候,就多去积累,多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于是,我去分析了很多同类竞品。分析了5家后,我惊喜的发现,每家的玩法虽然有些许区别,但是底层逻辑基本一致。接着又搜集了10多家其他竞品比较流行的玩法,对比分析后,很快有了自己的点子。就这样,我轻松搞定了项目逻辑框架,以及后期营销的玩法。我只是改进了一点点,只是稍微排列组合了下,就有了新的东西了。更让我受到鼓舞的是,项目后期上线效果,市场反应非常好。
经历这一次,我不再害怕做项目了。我深刻的认识到,任何好的点子,都是基于大量的积累分析后,才有的。我们不是要做科研,不是要去发现这个世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去模仿别人,可以去借鉴,然后微创新做出自己的东西。
part3
小伟,是一个满脸青春痘、个也不太高的小胖子。工作很努力,大家不想干的活,他都愿意干。每天都兢兢业业,从不抱怨。重复的工作,没有压力,不需要怎么动脑子,只是会占用一天大部分的精力。所以,一年过去了,除了在已有的工作操作上更娴熟一点,小伟在其他地方几乎没有长进。更可怕的是,他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甚至遇到新的东西都主动退缩。
每天安于现状,做着重复的工作,不去总结规律,不去学习新的东西。那么,抱歉,最辛苦的最没有价值的工作只能给你了。
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有方法的。我们想把工作做的更好,到底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觉得是认知的改变。我们要从内心肯定自己,要相信别人做的到,我也能做到。要敢于去尝试新的东西。
其次是方法论。
第一,工作前,一定要明确自己需要带来的结果,产生的价值有哪些。从人力、时间、资源分别来看,哪些是很难达到的。接下来需要考虑,如何解决目前的困境。在做事情前,先把握大局。
第二,落实到具体执行层面。如果是自己能力不够,该怎么解决。可以一方面多去市面上找同等案列分析,一方面借助资源找到这方面的专家学习。两方面同时发力。
最后,要想比别人做的更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去体验新的东西,多和年轻人交流。体验和交流之余,思考底层的原因。
总之,不断学习积累、深入思考是我们变的更优秀的秘密武器。祝愿我们每个努力的孩子,不再是那个只知埋头苦干,付出最多却活在最底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