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花木兰”出自我国北朝民歌《木兰辞》,这首诗与《孔雀东南飞》合成“乐府双壁”,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它述说了一个毅然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的动人故事。
中国人对这个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但文化是没有边界的,就像我们熟悉《一千零一夜》、《美人鱼》等故事一样,各个国家经典的文化故事会被全世界的人们所传颂和喜爱。
所以当迪士尼要将“花木兰”拍成真人电影,主演是刘亦菲时,从定档、预告片、再到前两天的世界首映礼,都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无论是选角、制作还有宣传期所引起的热度,都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并因其受到全世界的欢迎而自豪,我将从三个方面浅析“刘亦菲主演《花木兰》全球刷脸”所引发的现实思考。
1 符合东方审美的“花木兰”,西方人对东方人的刻板印象正在瓦解
众所周知,以往出现在西方国家荧屏的东方女性形象,就是清一色的单眼皮、小眼睛、大方脸、塌鼻子、高颧骨,这仿佛已经成为了影视剧中东方女性的标配,同样也是西方国家刻板印象的体现。
前年BBC出品了一部由华人主演的喜剧—《逐梦魔女》,里面的很多角色,会对着华人主演的角色,故意把眼睛拉成眯眯眼,来进行模仿与奚落,这就是赤裸裸通过影视剧的歧视与偏见。
不仅体现在影视剧上,时尚界拍摄杂志选用亚裔模特时,选角和妆容都不太符合国人的主流审美,甚至有强行将这种“缺乏代表性”的形象安在东方人的标签上。
美国政治学家沃德.李普曼在《舆论学》中说过: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持有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情感好恶。
实际上这就是西方国家刻意对东方人的形象丑化。
美是多种多样的,在曾走出国门出现在好莱坞荧屏的中国女星中,巩俐大气,章子怡精致高级,王祖贤英气中透露着媚态……她们的美是获得东西方共同追捧的,花木兰预告片放出的时候,“神仙姐姐”刘亦菲就被外网夸上热搜,甚至创下预告片在影史排行第七的佳绩,很多外国友人评价“这就是我心中的中国公主”。
这就说明在审美这一问题上,不会因为种族不同而出现明显的差异化。
本次花木兰选角受到国人的欢迎,也恰恰是因为“终于看到了符合东方审美的大荧屏形象”的心理。
我们不需要迎合他人的审美标准,东方的美是温婉的、是优雅的、是大气的、是坚韧的……这些都可以在刘亦菲以及其饰演的“花木兰”身上得到体现,这也是一次打破全世界对东方人刻板印象的机会,让世界看到东方美,为期不远。
2 迪士尼出品,好莱坞巨制,中华文化输出进行时,东西方文化在碰撞间交融
在刘亦菲主演《花木兰》之前,无数的中国影星想要进入好莱坞的大门却屡次受挫,即使是国内一线明星大咖在好莱坞电影中也不过是个不入眼的配角,这不仅体现东方面孔在西方的不受待见,也体现我们娱乐文化输出的曲折进程。
九成以上的西方路人只能说出两个中国明星的名字:成龙和李小龙。
成龙是唯一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中国明星,而李小龙,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深刻影响了世界动作电影,还将KungFu(功夫)这个词语写进英文字典,是迄今为止中国文化在西方最成功的输出,他被美国《TIME》杂志评为“二十世纪的英雄与偶像”,甚至在他去世20周年时,美国专门发行了李小龙头像的纪念钞票。
李小龙是第一位进军好莱坞的华人影星,让西方人认识和学习中国功夫,他重塑了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改变了美国人对华人的认知,他所使用的双节棍深受美国警察喜爱,西方很多电影也将这一元素代入。
而在他之后,少有华人影星能有这样的能力,将中华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激起波澜,这种断层的出现一度令中国电影人焦头烂额,如何将东方元素引入全世界人的眼里也值得深思。
令人惊喜的是,迪士尼出品,东方“神仙姐姐”刘亦菲主演的《花木兰》,预告片发出24小时内点击量就超过1.75亿,高居影史第七,许多老外说“花木兰是自己的童年偶像”,那么为什么“花木兰”能在国外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仅仅是因为有迪士尼真人公主电影的头衔吗?
其实早在1998年,动画版的《花木兰》就在国外上映了,这在当时是一部有革命性意义的影片,在西方动画电影中极少出现亚洲面孔,而花木兰不仅被西方人接受,并让人为之欢呼,成为了许许多多西方人的童年偶像。
所以迪士尼在准备加入一位东方公主时,花木兰就成为了最合适的角色,同时让中西方都为之称赞的《花木兰》,在电影的核心价值观上,也最明显的体现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前文提到,“花木兰”源于《木兰辞》,而《木兰辞》的背后是中华文明的儒家思想的体现,在木兰的身上,体现的是“忠孝”,保家卫国,是忠,替父从军,是孝,就像《论语》里面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但在西方看来“替父从军”是父权的体现,他们一度想摒弃这个价值体现,但如果去掉这个核心部分,就不是“花木兰”的精髓所在,因此在西方制作上映的动画版《花木兰》中,为了体现西方追求自由的思想,将花木兰宣扬成了为了自由反抗命运的女英雄,并加入了自由追求爱情的情节,这正是西方“自由思想”的融入。
因此《花木兰》的出现,是融合了东西方价值观的结晶,也正是因为两种文化碰撞下的《花木兰》,才聚焦了全球的目光,而随着东方文化地位的提升,由东方面孔刘亦菲主演《花木兰》是情理之中,也是大势所趋。
3 中国人的故事是否只能由中国人来拍?溯源中华文化,思考文化传承和输出的方式
《花木兰》导演妮基.卡罗谈到创作初衷,坦言:
“花木兰的故事是跨越时代的,这样的故事放在任何环境下都不过时,因为木兰的心路历程也是我们很多人的心路历程,我们不光希望还原98版动画的经典内容,同时也希望通过最大努力还原中国北朝民歌《木兰辞》原文所提到的情节,以表示对故事背景文化的尊重”。
卡罗表示非常期待这部作品与中国观众见面,因为“木兰从军”的故事属于中国,本次迪士尼出品的东方本土代表—《花木兰》受到诸多追捧,但同样也引人深思。
为什么如此经典的东方故事假借迪士尼之手才能引起全球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自己的东西不是自己拍出来的?这到底是文化的输出还是被输出?
文化需要传承,我们的经典文化内涵是我们东方文化输出的灵魂,但是传承者的身份我想不止局限在炎黄子孙,世界文化交融的今天,在全球的舞台上能看到东方文化大放异彩,都是值得骄傲的。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文化的创新以及思考文化输出的方式,跟上时代的潮流。
在互联网渗透到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通过制作中国味道的传统美食、工艺,不仅红遍大江南北,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拥有各国粉丝数量高达700多万,她的美食视频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致令人神往,勤劳朴实的中华传统品质令人称赞。
以最新的展现形式为载体,以最优良的文化内核为核心,才能让她的作品跨越语言地域的限制,获得全世界范围内的青睐。
文化的输出需要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也体现在——
第一个登上维密舞台秀的亚洲超模刘雯,靠着强大的气场和干净的东方面孔,让无数外国人看到东方女性的美;
一款神奇的APP——全球APP下载量排名第二的抖音,里面的有趣视频被外国人搬运到国外,成为全世界的模板,不仅给全世界的网友带去了快乐,更带去了传统文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段时间下楼倒垃圾顺带舞剑表演的“峨眉派”女生火到了外网,再一次刷新老外对中国功夫的认知。
4 结语
真正优秀的文化,是能获得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传承的,也正是由于多元化的传承,文化的力量才能深远悠长。
在世界文化时刻冲击碰撞的今天,吸取优质文化的精华,不断的创新,才能让东方文化更博大精深,也更坚定东方文化的自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而如何向全世界展示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是一代代人需要思考以及努力的,也正是在深耕文化传播的同时,加深我们自身对于文化的认同感与使命感。
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一项创意,它是街头民间的智慧,是每个人内心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