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回想一下,给我带来最大改变的经历是什么?我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学习?它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请描述这次经历,并说明具体原因。
答:给我带来最大改变的具体经历如下:工作之初,我需要配合甲方撰写一些PPT材料,以前从未有人指导我材料应该怎么写,以至于每次我交上去的材料甲方都不满意,要多次修改。一次,甲方又把交上去的材料进行了大幅修改,并表示很不满意。我觉得不能再这样子了,必须尽快提升自己撰写材料的能力,以提交给甲方几乎不需要修改为目标。于是,我开始逐页分析甲方修改后的材料和我提供原始材料的差异。分析时主要问自己如下几个问题:甲方修改了哪里?甲方为什么这样修改?甲方修改后比我原始的表述好在哪里?并试图尽可能详细具体地回答每个问题。
经过这次逐页分析对比后,同事形容我写材料突然开窍了一般,水平马上大幅提升了。再后来,我就成为了部门内写材料比较厉害的人,有甲方点名要我去配合写材料。
渐渐地,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写材料是一种表达,让对方清楚自己目的的表达,其他的很多工作也比较类似,表达越清晰越有逻辑,且能投其所好(了解接收方的需求和喜好也很重要),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后来做到管理岗后,我把有逻辑性且投其所好的表达也带到了管理中,分配工作带领团队完成目标也算做得不错。
2、参考库伯学习圈的概念,文字分析一下在第1题中,哪些是
a 具体经验
PPT材料如何写没有概念,按自己的理解写了提交上去总不能让甲方满意。
b 观察和反思
观察:从客观角度:从未接受过任何PPT撰写的培训。
反思:对比甲方自行修改后的标准材料和自己提供的原始材料,问自己:甲方修改了哪里?甲方为什么这样修改?甲方修改后比我原始的表述好在哪里?在试图详细具体回答每个问题时,发现了关键因素:逻辑表达。相比之下,标准材料语言简洁,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整体有结构,每页也有自己表达的核心。而我自己撰写的,就比较啰嗦重复,重点不突出,缺少明显的层次和结构,每页展示内容太多且没有核心。以后应该按照逻辑表达来撰写PPT材料。
c 归纳和概念化
写材料是一种表达,让对方清楚自己目的的表达,其他的很多工作也比较类似,表达越清晰越有逻辑,且能投其所好(了解接收方的需求和喜好也很重要),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d 测试和行动
后来做到管理岗后,我把有逻辑性且投其所好的表达也带到了管理中,如接到一个新任务要在团队做分工,我会先想:(1)我希望达成的目的是什么?答:我希望的目的是能按照甲方需求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同时团队成员可以从任务中收获成长。(2)如何表达团队伙伴能轻松get? 答:讲清楚任务的背景,需要我们完成哪些,什么时限截至,我对伙伴的期待和完成这个任务对个人成长的好处。与团队伙伴的配合还算不错。
3、分析完之后,我的收获是什么? 原来在学习库伯学习圈之前,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过了,只是自己领悟的比较慢,循环周期比较长而已。 遇到实际问题,又确实想解决,就总能行动起来去尝试改变寻求突破。 保持一颗好奇心和成长心,就会发现过往经验皆为宝藏,等待挖掘,还有很多没有反思和概念化的经验,也值得我现在再重新去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