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夏天,《蝙蝠侠:黑暗骑士》在香港上映,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为此,我特地去了趟香港。今时今日再重新看一遍导演诺兰的这部经典之作,感叹的是,影片中的“哥谭市”的隐喻:善与恶呈纵横动态立体式发展,时而极度地分裂,时而高度地融合,最终确定“恶”的投射物之后,人心恒定指向“人性的善”。
小丑与权威的关系
小丑在第一次提到他脸上伤疤时,是他杀死黑人黑老大,他讲诉的故事是:他小时候看见他的酒鬼父亲杀死了母亲后,父亲转身看着他,拿着刀指着他的脸问,你为什么这么严肃,然后把他的脸往两边割,割出一个“笑”的嘴型。
小丑第二次提到他脸上的伤疤,是他去慈善晚会现场要杀哈维的时候,他拿刀指着瑞秋的脸说:她老婆嗜赌成性,欠下高利贷无力偿还被黑帮划破了脸,她没钱整容,很痛苦,小丑安慰老婆,于是用刀在自己脸上割出了一个笑脸,希望哄老婆开心,老婆看到吓坏了,离开了他。
小丑第一次被抓,在重案组监狱,小丑问守门的警察:你知道为什么我喜欢用刀子吗?子弹太快了,你根本无法享受所有微妙的情绪,在最后时刻里,人们总是会露出他们真面目,某些意义上,我比你更了解你那些朋友。(这里的朋友指的是:小丑所杀害的警察)
蝙蝠侠和小丑的差别
小丑的原则第一次被提到是在蝙蝠侠找到意大利黑老大摔断他腿之后,黑老大说,蝙蝠侠有原则,但小丑没有。没有人愿意出卖小丑而去帮助蝙蝠侠。当你成为一个被人唾弃的人,他就能做出别人无法做出的决定。黑老大说的“你”和“他”的指代,你的意思是指蝙蝠侠已经是一个被人唾弃的人,这跟小丑现在没有区别;他的意思是指蝙蝠侠还没有恶到为所欲为(无原则),但小丑已经是。
哈维和瑞秋失踪之后,小丑在重案组被蝙蝠侠审讯,小丑对蝙蝠侠说,你的原则一大堆,而你认为他们都能给你救赎,而人最终都会自相残杀。打破原则才能知道真相,真相是什么?这是世上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没有原则。
世界很残酷,在这残酷里,唯一的道理是:生存几率,没有成见,没有偏见。所谓原则,分为两种,一种是蝙蝠侠所代表的“人性本善”,一种是由小丑所代表的的“人性本恶”。而中间的灰色地带,便是哥谭政府的代表人物:双面人哈维。当小丑最后被抓,消失于公众视野之后,蝙蝠侠成为人们对“恶”的投射。
关于死亡
戈登的死。重案组组长戈登因为市长挡枪而“死”(假死),逼着布鲁斯要公开自己是蝙蝠侠的身份。但最后是哈维站出来说他是蝙蝠侠,于是,哈维被带去审讯。在审讯途中,抓住了小丑,并发现戈登是假死,这只是官方商量好用此方法来设圈套抓住小丑。
瑞秋的死。在小丑被抓后,小丑分别绑架了瑞秋和哈维,把他们两个放在不同的地点,绑上定时炸弹和汽油。小丑把两个地址告诉蝙蝠侠,蝙蝠侠依此选择去救瑞秋,但去到发现是哈维,于是救出了哈维,而戈登和警队因为赶不上小丑定时炸弹设定的时间,瑞秋不幸逝去。
哈维的死。哈维最后成了双面人,因瑞秋之死走上复仇之路,杀死了数位警察。哈维的双面代表着灰色地带,我们可以带着双面面具而生存于世,但不能容忍这样混沌的状态成为社会现象以及普世价值。
正邪的对立是清晰的,但在这样的对立之下,存在着分不清你我的灰色地带。就像那两艘渡轮,一艘满载着囚犯,一艘满载着普通市民。是谁会按下开关炸掉对方的船呢?结果是,都没有选择炸掉对方的船。
关于哈维的“双面”
哈维的双面体现在布鲁斯和戈登在选择合作伙伴铲除黑帮时体现,布鲁斯说我不知道哈维是否值得信任。布鲁斯在宫廷式餐厅和哈维第一次见面,哈维提到民主政策和集权政策的区别时,他讲到一个历史事件:罗马在推行民主政策的时候暂缓了,罗马人依然希望有一个人可以成为拯救他们的英雄,那个人是凯撒。
哈维硬币的双面性。哈维做什么决定都是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看上去像是把所有都交给运气,后来他说自己是蝙蝠侠并被警察带走之后,他把硬币给了瑞秋,这时才发现他的硬币两面都是头像。在此之前,他的所谓运气都是掌握在他自己手上,并且是一致的,合而为一。
哈维在大爆炸中烧伤半边脸,而他的硬币的一面因为瑞秋的大爆炸而被爆炸灰染成了黑色。当他因瑞秋之死开始复仇时,硬币黑色的那一面成为了他杀人的决定。如果抛硬币结果是白面,他不杀人,如果是黑面他便杀人。这一起关于自我和爱情的创伤事件,彻底改变了哈维,让他成为了真正的双面人。
影片里两艘渡轮在决定谁先按下炸掉对方的船的开关的方式:平民船是用投票的方式(民主);囚犯船是由狱警负责人做决定(集权)。平民船投票的结果是炸掉囚犯船。囚犯船的狱警负责人无法做决定,然后一个看上去牛高马大又壮实的黑人囚犯站起来,拿起那个炸弹开关扔到海里去。而平民船虽然投票结果是炸囚犯船,但最后他们也放弃了这个决定。我想,不管是“民主”还是“集权”,人类社会体制的最终指向结果一定是人心向善,前提是有一个“恶”的投射物,所以才有了“黑暗骑士”这样悲壮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