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爱情输给了异地。
人不能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却会在类似的水坑中绊倒一次又一次。
步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年,我们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谈起了恋爱,别人很甜,我们很苦。同一所学校,不同的校区,辗转好几辆公交地铁才能到达的距离。因为觉得爱可以战胜一切,因为相信电话和短信可以代替见面,所以一头栽了进去,对着屏幕傻笑就好像拥有了爱情,却不知爱意在一次又一次的“羡慕”中慢慢消耗——羡慕食堂里一起吃饭的他们,羡慕操场上饭后散步的他们,羡慕没课时一起逛街看电影的他们,羡慕坐在教室最后一起听课的他们,羡慕等在宿舍楼下亲自送外卖的他们……他们,是永远不可能的我们。
就连分手都是隔着屏幕“说出口”的。鼓起勇气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告诉自己这辈子都不要再谈异地的恋爱,不是不爱,是爱不起。
所以,再后来,因为外出交换分的手,因为距离的现实没说出口的“我愿意”,因为接受不了也熬不过,之后所有恋爱的首要条件就是——两个人要在一起。
在一起多么重要,哪怕并肩坐着,一言不发,都会无比得安心。而异地的恋人们需要多么坚定、多么忍耐才能够熬过空间上的距离。
大学时,朋友和他男友异地,从早上睁眼的“早安”到晚上放下手机前的“晚安”,他们的恋爱隔着屏幕——每天的嘘寒问暖,各种节日的仪式感,长假的双相奔赴……朋友一度觉得距离没有问题,有爱可跨山海。但和山海的坚毅比起来,爱情显得不堪一击,三年多的异地,最后还是输给了面对面的关心。分手的那一天,她没哭也没闹,这样的场景在她的心里已经预演过无数遍了吧,在每一个失落无助的时候。
“以后,不要再谈异地恋了。”很久之后的某一天晚上,我们找了间酒吧,在人少的角落,映着忽明忽暗的灯光,不知道从什么事情上说到了这个问题。“嗯。”我们默契地干了一杯。
“你能不能等我几年……”当下说的“我能”,到最后变成了“我们向现实的妥协”。难过的时候隔着屏幕什么都做不了,开心的时候想第一时间和你分享,但你却在忙,过了很久之后的回复让开心都过了劲,越来越少参与到彼此的生活,所有的话题都基于过去的记忆,“信任”和“安全感”被空间距离捶打得支离破碎。
我们以为自己能像那些熬过异地恋的情侣一样,熬过了就是一辈子。但却忘了,遇见彼此就花光了爱情里大部分的运气,又怎么会幸运地成为那些少数的个例。
同学和他的兵哥哥的多年恋爱长跑终于结出了幸福的花,经历了大学四年的异地,他们坚定地为对方戴上了戒指。同学和我们说:“有时候长假去看他,刚见面,他就接到命令必须立即回部队待命,于是,两个人盼了很久的见面到最后变成了匆匆一眼。”苦吗?当然苦,可是,熬过去之后,现在的他们时不时在朋友圈晒着幸福的狗粮。
这口狗粮我们这些看客吃得“津津有味”,仿佛看到平行空间里自己的那些不告而终的爱情最终也有了结果,也算没有了遗憾。
下一次,别再碰异地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