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听妈妈说,晚饭吃饺子,喜欢吃菜馅的我,就垂涎三尺了。眼睁睁的看着妈妈,和面,剁馅,擀皮,包饺子,煮饺子。长大一点,我也学会了包饺子,大弟弟会帮着擀皮,包好的饺子放在锅盖上,我时不时的问妈妈,这些饺子够几个人吃了?妈妈说差不多够3个人吃了。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总感觉到一种成就感,其实潜意识再说,如果够五个人吃,就可以去煮饺子,然后我就能美美的吃饺子喽。 饺子包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我和弟弟包,妈妈就去厨房烧火,这时厨房就热闹了,有烟灰的味道,有灶火塘里熊熊的火舌肆虐,打开锅盖,云雾缭绕的蒸汽把厨房整的更仙境似的。当饺子放进滚烫的沸水里,饺子在沸水里舞蹈着,雀跃了,我的心也跟着雀跃着。口水不停使唤的流呀流,真是体会到了等待的幸福。听到妈妈说一句,舒砚,来端碗吧。我就知道饺子出锅了。太好了,饺子到我碗里来了。谢谢妈妈,谢谢妈妈的辛劳,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让我体味到厨房的幸福和生活的生气。 现在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我本身的生活,还是外界的互联网,我们现在的饮食方式呀,配送方式呀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手机,有wifi或者流量,动动手指点餐,30分钟之内快递小哥就把餐饮送到家门口。偶尔犯懒,或者是体验一种生活方式,也会叫外卖,外卖到了,打开一盒一盒的塑料盒子,看到自己点的菜,有时候有种索然无味感觉,这生活这是没滋味,没烟火气。对我而言外卖只能是吃饱饭,不是一种生活。 我们工作日里早餐和晚餐大多是在家里做饭的,早饭可能就简单一点,吃面包喝牛奶;晚饭怎么着也弄两个菜一荤一素一汤。总感觉这样才能体味到生活的质感,也算是犒劳我们一天辛苦的工作。当我们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前的时,吃着哥哥为我们做的菜肴。吃着饭体味到爱。 我们家,厨房是我丈夫的营地,丈夫比我年长一岁,平时对我倍加照顾和疼爱,我都是以哥哥称呼他,是不是很亲切。做饭方面,能看出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的要求。哥哥配菜,切菜,做菜的程序都是很讲究的。他不仅要做得好吃,而且也要做得好看,更注重营养的搭配。在这些方面我自愧不如,我是最低级的要求,做熟能吃即可。所以每次,我做的饭菜,开饭前满满一碗一碟的,散席后任保存完好,如果除去我自己吃的,可以说就是纹丝不动呀。你们说说,这种情况下,我还好意思下厨吗?但凡有自知自明的人,也该与厨房金盆洗手了。 我勉强也算有自知之明的人呀。厨房从此以后与我无缘了。 下班回到家,我们躲进这个温暖的小屋,每个人先把自己的小手洗干净。这是我们家的规范。我为孩子读故事,陪她玩围棋或者弹电子琴。哥哥换换衣服,打开冰箱,沉思片刻,计上心来,晚饭的菜肴,怎么搭配,做菜的程序在脑子里走了一遍。然后冲着我说,今天我们什么什么,还有什么行不行。我们都说可以的。他开开心心的做饭,我们开开心心的读故事。由于他做饭的“讲究”,也注定了做饭的速度绝对是慢腾腾的。我故事读的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一边听着厨房里传来阵阵爆炒的香味,还有抽油烟机的轰鸣,时不时的对着厨房大声喊,哥哥,简单做就好了了,我们要求不高的。焦急得恨不得立马就要吃上饭呀。他也会说,我知道你饿了,你先吃点零食垫一下。这时候我都是理解一个厨师也是有修养的,对于做饭厨师是认真的。我也就原谅他了。渐渐的听到厨房里的动静渐次的小下来,再接着抽油烟机的声音也下来。心里一阵狂喜,终于要开饭了。哥哥说一句,你们读好这本书,就可以来吃饭了。我们来到饭桌前,饭菜摆好了,碗筷放齐了,等着我们用餐呢。饭桌上的香气,色彩,还有爱的温暖,让我们感觉到了幸福。我们边吃饭,边讲着这一天我们各自遇到的新鲜事情,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讨论一下新闻热点事件,偶尔也会说说过往,谈谈未来。我们的日子。这就是我们都喜欢的生活。有温度,有热度,有爱,有温暖。厨房里的烟火气,温暖着我们,供养着我们,也孕育着新的我们。愿我们一切安好。谢谢我的哥哥,给我一个温暖的生活,有生气的生活,你是厨房里的魔术师,为我们变出各种好吃的。我是幸运的,我的幸运是你铸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