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总有一种怪现象——一些管理者看似能力平平却能一步一步攀至高位,弄得不明就里的人群愤世嫉俗,羡慕嫉妒恨。其实,对于这一现象,必须用联系的观点辩证分析。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的因果逻辑,职场晋升问题也概莫能外。
很多人喜好对领导能力评头论足,总认为他们的顶头上司能力平庸无奇,不配坐在居高临下的位置,不配对他们指手画脚、呼来喝去。这部分人群之所以对领导能力带有扭曲的认识和片面的看法,归根结底是由于他们对能力的观察视角、评价维度和理解深度存在错误。
能力是完成目标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想象力、记忆力、洞察力,也包括联想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还包括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号召能力、适应能力、决策能力,是影响一个人成才进步的智能要素。有人说学习能力最为重要,因为随着形势发展变化而求知强能,是适应大势和环境的基础;有人说处事能力最为重要,因为接人待物、说话办事直接体现修养内涵;有人说创新能力最为重要,因为开拓进取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还有人说抗挫能力最为重要,因为唯有内心强大、百折不挠,才能攻坚克难、成就辉煌。
理性地看,领导的能力不单指管理能力、演讲水平、文笔功底,还包括协调沟通、理解领悟、处变不惊等其他方面素质。任何层级的领导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领导的能力不可能面面俱到,能有三两方面过人之处已经是难能可贵,毕竟人无完人。下属不应指望上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能指望上司对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外语、财经等知识门门通。
领导的能力参差不齐、有短有长,这也决定了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有的是军事家、战略家,有的是政治家、思想家,而有的是改革家、科学家,没有一个是集所有称号于一身的完人。现实中,一些领导可能在文稿撰写方面不很擅长,但在处理具体事物上井井有条;可能在演讲发言方面存在短板,但在指挥组织调度上有条不紊;可能在为人处世方面欠缺周到,但在履职尽责奉献上率先垂范;可能在担当担责方面有失所望,但在读心揣意上机警敏锐。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别人做不来而自身做得到的,都可以视为能力。每一级领导都是其上级基于一定考量和权衡提携起来的,既然能够爬上那个位置,自然有其合理的一面。
很多人都知道,一些管理者靠谄媚逢迎出人头地,但即使知道那种行径,自己也迫于观念枷锁不屑做或做不到。反观那些做到还不顾他人鄙视的管理者,又何尝不算是具有某种“特长”呢?所以,不管促成其爬向事业巅峰的一面是否为人所不齿,只要走向了那个位置、占据了那个位置,就必然有其成立的内在因果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