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说过孩子的悲观有一部分是来自他所接触的成人。所以,我们帮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自己要先获得拒绝悲观的技能。
和班里几个有抑郁倾向的孩子谈心我发现,他们普遍相信挫折是不可改变的,他们觉得造成问题的唯一原因就是自己。和家长关系紧张在于自己不听话,学习成绩不理想在于自己不够努力,和同学关系不好也是自己的错......这些容易抑郁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问题的最坏可能上。他们相信他们所做的事不重要,相信他们的问题是永久无法改变的,他们也不会积极的去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更有甚者,当遭受挫折时他们会被内疚笼罩,更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有的老师面对这样的孩子会显得的很无助,处理这类问题也常常因为学生不良情绪的反复无常显得很无力。遇到这类孩子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想想其他可能导致问题产生的因素,然后专心寻求自己可控部分的解决办法。我们可以借助短文、漫画或者生活中的例子来纠正孩子的解释风格,让他们对永久性和暂时性、普遍性和特定性、个人性和非个人的等名词有简单的理解。在此之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让孩子知道每个问题都有它自身的原因,对有自己导致的问题应自己负责,对于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则不用怪自己。
当孩子理解了他对自己的话会直接改变他的感受和行为,并且能够区分永久性和暂时性想法以及个人化和非个人化想法后,当坏事再次发生时,他就可以捕捉到自己的内心谈话并能预测事情的结果了,他也就开始了从悲观到乐观的关键一步---反驳不正确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