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9
期望少一点,快乐多一点
“ 孩童时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心中所形成的看待外界的态度,对我们有很大影响。”
其实我觉得,不仅仅是没有得到过的满足,就算是得到过的满足,也可能会变成我们对另一半的期望。我们不断地把我们希望得到的、我们觉得能让我们快乐的东西变成对另一半的要求,让ta来满足我们,甚至需要ta对我们顺从和包容来证明我们在ta心里的地位。
面对我们从未被满足过的需求时,我们会更加希望ta可以为我们实现;面对自己得到过的幸福时,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对ta有所要求。总之在那个制造梦想的机器里,我们不断地绘制着梦中情人的蓝图。于是我们开始努力改造对方,让自己获得快乐。我们在向对方分享童年生活或某些不曾参与的经历时,不仅是为了让ta加深对我们的了解,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能够让ta理解体谅我们,从而更容易满足我们的需要。
不可否认,如果对方某些合理的要求刚好也符合我们对自身的期望,这必定会促进两个人的共同成长。比如我希望周锐的娱乐时间可以少玩游戏,多跟我聊聊天;周锐希望我可以少玩微博多看书。我看书的时候喜欢问问题,读到某些令人深思的环节我喜欢问他,而如果此时他就坐在我旁边,静静地听我朗读或者跟我一起讨论,这真是一举两得——— 他既陪伴了我,我也满足了他少看手机的愿望。
但在改造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刚好双方的期望和目标都是那么吻合。比如他喜欢投资学习,而我喜欢花钱在护肤穿着;他热衷于养生,而我爱吃垃圾食品;他希望我生活方面事无巨细,而我却总是大大咧咧丢三落四...... 需求不被满足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让双方感觉不舒服。在自以为的委屈和无奈中,我们可能会觉得:是不是ta不够爱我?为什么ta就不能为我改变?于是陷入深深的痛苦纠结中,明明我们的要求是合理的,为什么ta不肯将就?
我们的不快乐,真的都是对方造成的吗?其实我们也可以多问问自己:我们的快乐为什么总是要通过别人来满足?童年缺失的温暖、父母给予的宠爱,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对另一半要求的标准(或许有参考价值,但更应尊重对方)。
这个制造美丽梦想的机器,是我们寻找伴侣的依据,但是别让它成为改造伴侣的工具。期望低一点,要求少一点,放过自己,也成全他人,我们的快乐会来得更容易。彼此空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反而会让我们的心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