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有一個新的學科叫做:邊緣科學,也稱“交叉”學。是在兩個以上不同學科的邊緣交叉領域生成的新學科的統稱。其中之一特點,是解決互相鄰接領域的科學問題。
顯然,各個歷史朝代的古瓷也有一個邊緣問題。“邊緣”這個概念對中國古陶瓷的鑒定研究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古陶瓷的鑒定,不可否認或無視邊緣的問題:其一是器物特徵的邊緣化問題;其二是理念認識被邊緣忽視的問題。湖南电视台《东方寻宝》壹叁伍肆玖陆陆柒零玖壹。
其一,器物特徵邊緣化:
从歷史上一個朝代滅亡到下個朝代的誕生興起,只要新的皇帝向天下一宣告,沒一天功夫就誕生了另一個新的朝代。新的朝代取替了一個舊朝代,舊的朝代也就立刻謝世了。
但是,作為日用的器物瓷器的製作,它的原料、器型、紋飾特徵以及燒造工藝,在短時期內是沒辦法全體迎新去舊的。在上下兩個朝代交接時段產出的器物,上一個朝代所具有的特徵,還是會在下一個朝代初期延續。下一朝代社會政治與經濟運轉正常了,器物在延變中形成新一個朝代的特徵才能逐漸定型,固定下來。所以,在兩朝更換之間所產出的器物,從器型、纹飾、彩料以及胎釉的變化上,上代下代某些特徵會互相掺雜,而反映在新產出的器物上。這就是邊緣器物上具有的邊緣特徵。
“邊緣器”的產生,也就是說:一個朝代的器物,發展到了朝代後期,它的燒造工藝、材料結構、器型、紋飾、彩料及其他表面形象等等,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時代特徵的某一具體現狀,與下朝代創新的特徵,會同時交叉出現在上個朝代後期、或下一個新朝代初期的器物上。這種瓷器就可稱謂“邊緣器”。如圖182,兩個宣德青花綬帶葫蘆扁瓶的器足不一樣。其中一個圈足是永樂晚期同類器的圈足形狀,是倭角長方形圈足,近似椭圆形。
有些上朝代器物的某個特徵,會較長時間地延伸到下一個朝代,或許會到下一個朝代中期才能徹底地拋去其影響,新朝代獨有的器物特徵才在延變中固定,代表新時代的主要時代特徵。並不是朝代一改,器物什麼特徵都隨著全部就改頭換面了,這不是歷史工艺的現實。有些器物中的胎釉、器型、紋飾或彩料在前一個朝代的晩期,就己經初步在演變,形成下朝代器物上的某一固定特徵。如元代仰蓮瓣飾紋每瓣邊線分開,不共邊線,而一九七四年,雲南祿豐墓葬出土的元青花緾枝牡丹雙獅戲球紋罐,如圖183,及元青花人物牡丹紋蓋罐,如圖184,(現藏於雲南省博物館),此兩罐的仰蓮瓣飾紋是用共同邊線,瓣與瓣之間不分開。這兩個元代瓷罐仰蓮瓣紋飾特徵,都是明顯的明朝時代仰蓮紋飾特徵。如此不同朝代紋飾特徵掺雜的器物,在朝與朝換代其間多有出現,是朝代器物上的邊緣紋飾特徵。如圖185明洪武瓷噐上常出現的仰蓮紋飾,有仰蓮瓣分開的,也有不分開的。這些在不同朝代有兩個朝代共用紋飾特徵的器物,是朝代的邊緣器。
其二,理念認識被邊緣化:
如元朝的瓷器,收藏界,鑒定界都會涉及到元青花這個大名鼎鼎的種類。近階段中國關於元代青花瓷吵得沸沸揚揚,因為有一個鬼穀子下山罐在2005年7月12日英國倫敦佳士得舉行的《中國瓷器,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拍出了1400萬英鎊,加上傭金為1568.8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2.3億,按當時國際金價可購二噸黃金。
因有專家說元青花瓷存在世上只有二百多件,而且都在各國博物館裏,民間很少,或沒有藏存。
元青花瓷的鑒定,專家多以“蘇麻离青”彩料(進口含鈷礦物)的發色特徵為依據。所以,收藏家,與鑒定專家爭論不休的一個重要觀點:
“民間是否有元青花?”
為什麼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收藏家和鑒定專家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呢?鑒定專家與收藏界對歷代遺存瓷器的彩料、胎土、紋飾、器型等的研究,只是重複研究先人著述的常識,多有偏見性!一個固定式特徵把元青花與民間收藏劃上不等號。“元青花的收藏唯有博物館,民間沒有!”這樣的武斷,把民間收藏邊緣化了,這是個理念認識忽視了一個歷史事實的問題。
元代的青花瓷,都知道青花彩料用的是進口“蘇麻离青”(音譯也稱“蘇勃尼青”)。應用國產青花彩料的元青花瓷,在理念認識上被邊緣化。也忽視了元朝在未引進蘇麻離青時,原來己反映在青花瓷上的本國產青花彩料(國產含鈷礦物) 的存在。用本國產的青花彩料,在有生產青花瓷的每個窑口自始至終都沒有停止使用過。元瓷用國產青花彩料显然也應稱謂:“元青花瓷” 。
元青花瓷器究竟是怎麼樣?可能鑒藏界多會這樣回答:元代青花瓷器是用進口的鈷料蘇麻离青,彩在瓷胎上,然後施上透明釉,一次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然後,會說出它鑒定上的要點:進口鈷料含鐵質多,濃彩地方有鐵銹斑使釉面下陷入胎骨,且青料色澤濃翠艷麗等等。
多數鑒藏家只熱衷於對進口鈷料作用於瓷器上的研究,淡化了元代用國產鈷料的器物存在,也忽視了元青花器上還有進口蘇麻離青與國產青料的掺合使用。
如果忽略了國產青花的研究,都只是片面的認識元青花瓷。鑒定者因對元青花瓷器的認識片面,所以對元代遺存的元青花瓷不論是蘇麻离青彩,或是國產青花彩是否民間有收藏?也只能是片面的理解而加以否定其真實存在。
以歷史現實觀點分析,元代的皇室,臣民日常生活是必須要用到瓷器的,至於成熟的元青花器為什麼產生於元代末期,而且是這種工藝的發展頂峰,這還有待鑒藏家們繼續研究。但是,中國的鈷礦作為在陶瓷上的高温彩料的運用,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在琉璃飾品上用了。中國春秋戰國時代就懂得了鈷料能把“火齊”(琉璃)燒染成藍色。湖南电视台《东方寻宝》壹叁伍肆玖陆陆柒零玖壹。
鈷氧化物成功用於瓷,經考古,在中國唐代已開始出現,從唐到宋代就有藍彩的瓷遠銷中東各國。河南省鞏縣窑在唐朝時期,已經掌握了鈷料在青花瓷上的燒造呈色技術,為元朝成熟的釉下青花瓷的燒造工藝奠定了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