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法则》书评
“这日子啥时候个头呀,我就像那玻璃窗前的苍蝇,前途光明却找不到出路。”
“日子太丧,我想躺平。”
没有目标的日子就像清水煮白菜,寡淡无味,但又不能放弃。
米奇.霍洛维茨在关于拿破仑.希尔的理念的《目标法则》一书中指出--只有精神的觉醒才能引领身体的醒悟。
1.什么是精神的觉醒呢?
王阳明说:“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在王阳明幼年时期他的父亲王华高中状元,在京中已为他买了学区房希望他好好读书,将来好在仕途上大展宏图。
王阳明却立志说“读书做圣贤人”才是天下第一等要事。为此,父亲还把他训了一顿,但他依然不改初衷。
在他少年时期独自出塞练习骑马射箭,并且考察军事,这些都为他后来身历疆场指挥作战,屡战屡胜奠定了基础。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被封新建伯。
在艳阳高照的夏天时不时的会来一次雷阵雨。顺风顺水的生活总会有人会让你不痛快的。
三十多岁的王阳明因仗义抗旨,被宦官刘瑾关进了大牢,因家世的关系留下一条小命却被发配到贵州龙场做驿丞。
在这个瘴气弥漫的地方,他给生病的小厮当起来了小厮,没事他就躺进给自己做的石棺材中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圣人之道。
在一个春夏之交之夜,他,顿悟了。
顿悟之后,阳明道:“圣人之道,我性已足。过去从外物求天理是舍本逐末了。由外及里的路子整个是一场误会。”乃知“格物致知之旨”,后由此而致“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三说,自成体系,正式竖起心学大旗。
在明代的学界,他的心学掀起了轩然大波,成为主流思想之一。
阳明心学不仅对我们的生活或多或少的产生了影响,而且对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若小时候的王阳明不立志做圣贤人,恐怕就不会有今天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利国利民的至理名言以及行动实践才是最好的检验方式了。
2.行动起来
我们的精神觉醒了,立下了志向目标,那用行动来实现我们的目标才是正解。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库空虚,又遇自然灾害,家家户户吃不饱穿不暖的。
而从农学院毕业在学校当教员的袁隆平无意间发现了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认为这可能是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
在来年的时候他把这株水稻种子种下,果然是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
他放下老师的“铁饭碗”,立志要让国民吃饱饭,从那以后他就在稻田里生根发芽,研究杂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