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书《规划最好的一年》,这是一本讲目标管理的书。里面有一章提到:感恩有助于我们实现目标。严格来说,我对这一观点是心存疑虑的,但作为一种新思想,我觉的还是有必要多分析一下的。
我对感恩有助于我们实现目标的现实理解是,只要努力做事,就一定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就需要别人的帮助,每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都要感恩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经常感恩能够有力的把自身的幸福与别人联系起来。
感恩是一个相比较的过程。我们原本的境况是什么样,后来什么事改善了我们境况,当我们意识到境况的差别,就会产生感恩心理。
随着对目标管理的书看多之后,我逐渐形成了一套应世主义哲学。这套哲学中有一个核心环节—复盘反思。反思什么?兴衰成败得失,许多困难之事的成功都有许多人的帮助。得道者多助,拾到者寡助。项羽纵使武功盖世,但真心帮他的人不多。刘邦虽一无是处,但太多的人帮助了他。
项羽和刘邦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我觉的可以用感恩思维来看待这件事。刘邦正是因为自身能力太差,所以才特别需要别人的帮助。从他在沛县时的表现来看,他就已经非常重视兄弟情义了。他每做一件事,在做复盘总结的时候,都会仔细思考,在这件事上哪个帮了我,出力最大,为什么他能出力,他的能力特长是什么。我觉的,刘邦就是把感恩作为联系自己与他人的一根纽带,从而保持着对别人的关注和喜爱。日积月累下来,刘邦的识人辨人之术才日渐大成。
人与人的关系是,首先我能发现你的好(识人之明),然后你帮我(义与忠),感激你(分享物质成果和精神激励),最后你更愿意帮我了,这样的循环不断发生,就构建了稳定持久的合作伙伴关系。
有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能够非常好的表现出刘邦的感恩意识。像传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英雄四起,最后形成了刘邦与项羽楚汉相争的局面。亥下一战,项羽兵败,后于乌江自刎而死。刘邦成为了天下之主,开启了汉朝的时代。
局势稳定了之后,汉高祖刘邦在雏阳南宫款宴群臣,向诸臣说“今天我为什么能得到天下,而项羽会失败呢?”大臣高起和王陵说:“陛下你在部下建功后,能论功行赏,与人同利,不会藏私。项羽却不是如此,他嫉妒有能力的人,对待有功劳的人不但不赏赐,反而伤害他们,不愿与人共享成果,所以不得人心而失败。”
刘邦听了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讲到坐在营帐里策划谋略,就能在千里之外取得胜利,这点我不如张良;论振国安民,保障物资的流通,这点我不如萧何;论带兵打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点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重用他们,才是我夺得天下的真正原因。而项羽有一贤臣范增,却不好好重用,所以才成为我的手下败将。
注意刘邦说话的方式,遇到问题归结原因他首先将成功归因于别人身上。生活中,当我们觉得别人对我们的事业产生帮助时,就会自然而然的对别人产生感激之情。
感恩别人是刘邦成功的结果,但从结果中我们可以反向看出刘邦为人处事水平有多高。感恩意识强本身就说明这个人善于团结群众,合作能力强。
刘邦此人真的很符合我的应世主义哲学,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向内求—提高自己的能力,一种是向外求—寻求他人帮助。刘邦从小心怀大志,但能力太差,换句话说,他只是农民出身,哪有什么学习武艺、学习兵法的机会,所以他只能向外求,寻求他人帮助,这种思维倾向练就了他的感恩思维,感恩思维帮助他培养了知人善任的能力。
我觉的,感恩能给我们带来两种优势。一、强化了我们与他人合作的纽带。二、帮助我们反思,别人的长处与短处。
在实操层面,对我有以下几点启示。
1.复盘作为一个我做事的必要流程,我在做复盘时应该加入感恩意识,思考别人的帮助内涵。
2.合理的确定我要为感恩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