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我自己是一个挺内向的人;不喜欢在陌生人面前喋喋不休,总感觉太多的话会招人烦。话少,自然就给人一种冷淡的感觉;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不合群”吧,但我就是不愿意去改变。
前几天和父母去一个亲戚家拜年,他们家一个比我大好几岁的表哥;今年刚好考研,考的还不错。还问我是不是也读大学了,还想着跟我交流交流他曾经在大学的心得体会呢!
他说:对于我这个身边许多朋友现在都在拼命工作的人来说,在学校里睡懒觉,逃课这种事情,在我看来,真的是比较罪恶的。恩,没错,就是罪恶这个词语。除去周围人的压力,其实更重要的是,因为我参加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明确的知道自己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多学点儿东西。而且,我也明白,时间就是在一点一滴中流逝的。但这种感觉,这种紧迫,估计对于一直待在象牙塔里,从没工作过的舍友们来说,是难以体会到的。
你看到的她们所谓的”合群“,只不过是一群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的人在一起消耗青春,共同颓废罢了,现在的就业压力那么大,大学不好好学点东西,提升更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这个毕业就失业的年代,你真的想跟她们一样浪费青春吗?
“大学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很多人,都是在毕业后,参加工作了才领悟到这个深刻而沉痛的道理。
学生时代,多少人仅仅是为了混个毕业证,只要不挂科,崇尚“60分万岁”。不管是国内一流大学,还是二、三流大学,懒惰之风,随波逐流的现象太普遍了。
高考后的学子们进入大学,就像刚从牢狱里面出来的囚犯一样,终于获得了自由,没有人约束他们。他们总觉得一定要在大学玩好,享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日子,才对的起自己的“十年寒窗”。
…………
想到曾经选择读中专的时候,初到这个学校,因为人生地不熟,每认识一个交往尚可的朋友,我都会尽力维持与其亲密的关系。自私地说,我想通过这个朋友再多认识一群人,以扩大自己在这个学校立足的人脉圈子,所以就费劲巴结地靠近他们。现在回头看,当初自己多么可笑?我暗暗自嘲,自己曾经假装合群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
我那时候特别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觉得社团生活丰富多彩,特别有意思,肯定能好好锻炼自己。索性一股脑报名了很多社团:校学生会、部学生会、吉他社、截拳道社……还没入选,我仿佛就已经看到了三年后身为学生会主席的我在学弟学妹们崇拜的目光里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样子。
社团里的很多琐事都是交给我们这些新进入社团的一年级新生去做的,学长们美其名曰锻炼你们。锻炼啊,必须锻炼,必须主动接受锻炼!我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忙于交际,去认识一个又一个新朋友。
当通讯录里的名字多起来,认识的面孔也多起来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不由自主地涌现出强烈而浩荡的成就感:哇,我结交了那么多人,这些人以后肯定都会对我有帮助,这下好了,以后哥走到哪里都有人罩着。
偶尔,社团会利用晚自习时间把大家聚在一起“唠嗑”他们谈专业,我插不上嘴;他们谈游戏,我插不上嘴;他们谈时尚,我插不上嘴。他们谈笑风生,我站在圈外不知所措。为了能与他们有话可说,我尽力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相关的知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所学甚少,我依然插不上嘴,我依然不合群,我依然不招人待见。
学校的道路宽广,静谧,空气里浮动着香樟树的清香。有一次听到几个学长三三两两在说话,说着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但听起来却有些意思。却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些许孤独,感到些许厌倦。我参加了那么多社团,参与了那么多活动,浪费了那么多时间,究竟得到了什么?
认识了很多人,建立了强大的人脉?别逗了,说现实点,可能会找骂;混社团的大多数人都是“蝇营狗苟”之辈,更别指望着他们会“苟富贵莫相忘”。
锻炼了自己,培养了能力?嗯,当狗腿子的能力的确变强了,学会了当领导的装腔作势,而且拎外卖的手都不抖了………
所以告诉自己,年轻人就别一个劲地委屈自己去钻营人脉了,你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太孤独了!
再说了,合群有用的话,还要卓尔不群做什么?
李尚龙曾经在《你以为你在合群,其实你在浪费青春》中写道:“直到今天,我认识了许多人,有了自己的团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自己愿意过的日子。此时此刻我才会感激,当初我没有合群,希望,现在迷茫的你,也是一样。人本孤单,为何还要将就身边的人呢。”
为什么非要看起来合群,让自己内心痛苦呢?你那是自卑,是不自信。当你足够自信的时候,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的时候,姑娘你哪有时间考虑合群不合群的事,去迎合别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