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却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者可以死,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
元春回家省亲时曾点了一出戏《离魂》,脂研斋点评,《离魂》伏黛玉之死。离魂还一种说法是还魂,实际上黛玉并没有死,而是坚定的活了下去,而且还活得很好,还有了自己心爱的儿子和宠爱自己的夫君,就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一样。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当黛玉听到牡丹亭中这几句戏文时,如痴如醉,感叹自己身处在这深闺里,青春就像这姹紫嫣红的春光,一点一点的逝去,她希望自己能得尝所愿,和宝玉一直这样朝夕相伴下去。但是黛玉非常聪慧,她深知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也就是她的舅母是十分厌恶自己,不会选择自己成为她的儿媳。黛玉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外祖母,贾母。
贾母是宝黛婚姻的忠实支持者,一个是最疼爱的孙子,如宝似玉一般,一个是最宝贝的外孙女,通身的气派不像是外孙女,像是嫡孙女。黛玉到贾府以后,三春都靠边站了。贾母只留了宝玉和黛玉住在自己身边。放烟火的时候,贾母怕黛玉害怕,把黛玉搂在怀里。怕黛玉月钱不够花,还要给她送零用钱过来。贾母阅历无限,审美又好,送给黛玉的大衣是羽纱白狐狸毛的,靴子是红色小羊皮的,无论是材质还是搭配都是最好的,既保暖有漂亮,不像给薛宝琴的野鸭子毛大衣,既不保暖还俗气。她让黛玉住在大观园中最美的地方,还亲自给黛玉布置了大气的房间,里面的书籍比宝玉书房的还要多。
在贾母的调教下,黛玉的审美、气质、文化底蕴都是最好的。所以宝玉才会感叹,见过那么多的女子,都没有能及黛玉一二者。他把黛玉的诗写在扇子上到处咏诵。还常常和他的好友谈及他和黛玉等姐妹相处的趣事。贾母几次三翻的想赶走宝钗,又通过送薛宝琴野鸭子毛大衣讽刺薛家姑娘是野鸭头,俗气。还说宝玉命里不该早娶,又上赶着给薛宝钗过十五岁生日,意思是告诉薛宝钗你年纪大了该出嫁了,宝玉要过几年再成亲,让宝钗知难而退。
后来,贾家犯了事,主要的男丁都被抓了。为了救宝玉,贾家向北静王求救,北静王提出要求要以玉换玉。
贾家没有办法,只能不停的劝黛玉,黛玉伤心欲绝,为了宝玉,她只能嫁给北静王。贾母接连受到一连串的打击,眼看不能保护黛玉,上了年纪的人哪经受得住,一下就撒手人寰了。
到了北静王府,黛玉日夜思念宝玉,不停地流泪,茶饭不思,对北静王也是不理不睬。
黛玉记挂着宝玉,听说宝玉平安回家了,她心中稍感安慰。后来听说宝玉和宝钗因父母之命结婚了,她知道和宝玉之间再无希望,她就绝望了,一心只想快快死去。可是她又不能自杀,因为这样会连累贾家。她只能采取绝食的办法,终日默默无语而卧床,几乎死去。
北静王对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是非常熟悉的,以前和宝玉相处时常常听他说起。故北静王在从未曾见过黛玉的情形下已对他产生了浓浓的爱慕之情。如今他因为私心,强行夺走了黛玉,几乎要了黛玉的命,故对黛玉深感愧疚。
他坚持每日来探望,从不强行逼迫黛玉屈从于自己,还安排了医术最好的大夫轮番守望。给她送来了她喜欢的白海棠,还给她买来会说话的鹦鹉,教鹦鹉念她写过的诗: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为了让彻底的让黛玉好起来,北静王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转移黛玉的注意力,给她找点事情做。他深知黛玉喜欢看书,便把她带到了自己的藏书阁,让她帮自己将书籍分门别类,编攥书目。尽管黛玉的父亲是探花出身,家里是诗书世家,但黛玉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书籍。
在北静王的藏书阁里,她渐渐的了悟了,不再痴迷于宝玉,不再执着于木石前盟,对人生有了更开阔的认识。随着和北静王相处的时间的增多,她发现这是个睿智的,才华横溢的,有治世之才的男人,和一天混在脂粉队里的宝玉不同。一样的是,北静王尊重她,爱护她,可以给她提供静好的岁月。
原来木石前盟只是黛玉为还宝玉灌溉之情的一段前缘,而石头是不能滋养绛珠仙草的。黛玉已用她的眼泪还清了宝玉的恩情,北静王才是她最后的归宿,水溶才能给她提供续命之泉。
后来黛玉给北静王生了一个儿子,她一直陪伴着儿子长大,看她娶妻生子,护他周全,活到很老很老,像她的外祖母一样,成了一品夫人,然后病老归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