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真没劲。这话要是让我妈听着,准得又说:“什么有劲?火车头有劲,你要试试去?行了吧你,我看你一天到晚不知道怎么美好了,嫌庙小还招不下你了……”。得嘞,我就顺嘴一说的那么一句话,倒是能赶出她一货车的牢骚来,这招谁惹谁了?罢了,咱闭嘴吧。
但转念一想,还是心有不甘,你说,这心里头的憋屈不说出来,让它憋着总是个事儿,可又能找谁一吐为快呢?
找对像说去,可好,这一说可就又打不住了,再次搬出当年有多么多么不易的血泪史哭诉了一番。要说当时我是酒精上脑情绪失控吧,倒还能理解,可偏不是这样,正巧赶上我看了两部电影,一时被里面的情节所触动了(《不一样的天空》,《安生与七月》)那情绪递进的可谓是陡然大发,我是越说话越多,思路越是清晰,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段子管它个三七二十一,这么一股脑的竟都倒了出来,可成想,那位哪受得住,附和了一句:“又开启访谈模式,鲁豫有约了吧。”
也是,迎合时间长了,搁谁脑袋都得发蒙,“聊天聊天”,一来一去,有问有答,趣味相投,才不至于增添了乏味而感到犯困。这么一来,想必这事自己做得有些不道德。罢了,没必要遭人厌烦,咱闭嘴。每到这时确实显现出朋友匮乏的危害。没有可以倾述的人,也没有人真正关心你,而想要听你去倾诉,就算是有人听懂了想要说些什么,相信大多也是安慰宽心的话,不疼不痒的也改变不了什么。所以有情绪还是要自己学会去控制,有困难依然是靠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有了委屈同样自己去消化。人长大了就会觉得越活越孤单,也逐渐习惯了与自己相处,虽然这个自己怎么看怎么不和心意,但这个自己才是咱一生的陪伴 。
“与自己相处”,乍听上去好像要人格分裂似的,可仔细想来,也并无道理。过去说:人要学会善待自己,接纳自己,爱惜自己,依靠自己,了解自己,吹捧自己,欺骗自己,现在多了:抬高身价推销自己,包装自己糊弄别人,我看是不是应该再多一条—取悦自己呀! 很好,非常好,这么一想一下子开心了不少。起码我弄明白了自己也是有需求的,也一样需要关心。爱与关心谁能给,那只有自己清楚自己的需求。比如:自己送个小礼物给自己,千万别将就,不用质疑,那一定是自己最喜欢的啊,比任何人送的都要可心儿;下顿馆子吧,去的地方一定是自己最乐意去的地方,就当请最知心的朋友一起坐坐,花多少钱也不觉得亏;无聊时给自己买点儿小玩意儿耍一耍,琴啊鼓啊之类的,就拿自己当孩子一样宠,也不为其过吧;家里做了一通大扫除,或是自己办成了一个什么事,再或者按月发下来的工资,也是一样得慰劳一下肯付出的自己;不吃残羹剩饭,坚持锻炼身体,不跟自己妥协,是对自己最起码的尊重!总之,要像对待朋友一样的对待自己,别人也才更能尊重你。
早以就知道这些道理,刚好四十岁了才将其消化为自己的,难怪人家说,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心境,道理知道得再多也没用,还是需要自己去一点一点的从生活中去体会,悟到了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