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卢卢
第二十八章
喜旺没有严厉地指责景生如何如没出息,而是给他讲古,这是种灵活的摈弃教条的帮人方法。景生的“病”是自卑绝望到了极致的“心理的无助”。一个人会产生自杀念头,从性格上来说忽热忽冷与过于极端,从客观上说也是焦虑中,山穷水尽中看不到事物会发生变化的那一面,将一生的希望寄托在举足轻重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身上。另外在环境的咄咄逼人中对自己个人不会产生客观辩证的看好,从大处,从对待世界说,对世界也不会是好处现象。这方面,老子就用丰富的辩证思想多次提到“高下,长短,美丑,善恶”是相对立存在的,于是他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主张,从认识事物具有向其对立转化的可能,提出了“祸兮,褔之所倚,福兮福之所伏……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万物生长,成形乃至成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其中物质使万物得以成形,所以由此可见,“道”是非物质性的存在。刘笑敢先生说:“道是一种抽象的绝对的思想观念,是绝对化的观念性实体。”《庄子.齐物证》“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从“天地”与“万物”相对而言,就是“有名”与“无名”的相对,即物质与空间的相对了。老子认为:凡事追求圆满,不如停止。将刀刃锤锻得锋利尖锐,其锋利不会保持长久。金玉满屋,没有人能守住。富贵而骄纵,是自取灾难。功成身退,是大自然的规律。
喜旺除了与景生讲宋时朝廷党争,苏轼三次曹贬,被人生归零,自己却在人生答卷上做出满分,也对他谈了《道德经》等一些富哲理方面的话题。这便是他的“猛药”。
喜旺对经典居然会越来越着迷,一是使命感,想完成祖上那部书稿;去阐述生命,不是件容易的事,同时知道经典是一代又一代人增长生命智慧的源头活水。
他对景生说:“人生最难过的关,我看还是心关,观点关。要过这种关,靠得还是提高自已的智慧修养。这智慧修养,如果是道,首先得有正确的哲学思维去收纳,化解。”喜旺读书不是为得求快感,也不会把经典打粉成小姑娘,将其鸡汤化,庸俗化,功利化。因他非常看重获得真实的生命智慧。于是他想:人生最难过的关就是空间,思想其实就是一个空间。他的那种使命,也不是物质的奥妙。他自然也知道名不正者言不顺和对表象的崇拜而产生的争,对山穷水尽的自己自然会很不利,当他知道这是空间问题,反而不焦虑了。这也正如老子说的:古代懂得大道的人,他们的思想精细微妙,深邃通达,深刻而难以被理解。正因为难以被理解所以勉强形容……“可以用语言文字描述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叫得出名字,就不是永恒的“名”。有了空间,就开始出现大地;有了物质,才开始产生万物。因此,一个人常常保持清静无欲,就能观察到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一个人时常多欲,就只能观察到天地万物的表象。物质与空间同时出现。但名称不同,二者都很奥妙。不断探求它们,就能找到通向万物奥妙的大门。
喜旺接着说:“不知你感觉到没有,我自己是在反省着的,感觉自己活在抽象中似的,因为“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也就是说:让自己虚静寡欲,坚守清静无为,以虚静无为的心态去观察万物循环往复。要知道万物纷繁,最终要回归到各自的起点。万物回到起点,就是虚寂的死亡,死亡后会重身获得生命。这一获得生命的过程,是永远不变的,懂得这个道理就叫明智。
此时喜旺不是“我是化工厂,讲不来”了,他的思想推动着话语,有如滔滔江水‘:“有本书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地方住着位年迈的神仙,他掌握着智慧,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准确无误地答出来。有一天,村里的孩子王把孩子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有一个好主意,我问得问题,那老家伙肯定答不出来。我捕到一只小鸟,我把它捂在手里,问那老家伙是死的还是活的,如果他回答是活的,我就假装不知,悄悄掐死它,如果老家伙回答是死的,我就让小鸟飞走。”于是,一群孩子拥到神仙那儿,孩子王问神仙:“老神仙,你知道我手中的鸟是死的还是活的?”老神仙沉默片刻回答说:“孩子啊,这个答案握在你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