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很焦虑,总是不停的报各种各样的线上课程,仿佛只要报了课,就能赚到钱,就能多一门技能。
大概从2016年开始我就在网络上不停地报课程,其中包括理财、化妆、学习、如何做美食、PPT、写作等。
每一次报班的初衷基本上是为了学会这项技能,之后去实现下班后的业余收入。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无情。
至今为止我还没赚到半毛钱。
于是,我就成了那个因太“上进”,而不断被收割的韭菜。
没赚钱的绝对是大多数,赚到钱的只是极少的那部分。
那么如何破局呢?
1、付费是好事,上进是个伪命题
买了很多课,也踩过很多坑。
从最开始的热衷于免费分享(比如转发到朋友圈),就可以得到某某想要的资料。
类似这样的事情做得还不少,无一例外大部分让你分享的资料后面不是加关注就是后来更高级别的付费。
比如,最开始接触到知识付费的时候,是当时比较流行的9.9元的某老师的理财课,课程对小白来说是讲得比较好的,最后结束时却是满满的套路。
告诉我们,如果想要进一步理好财,就可以报什么课,现在大促,几点到几点限时打折。
我还记得那时,忍不住剁手,买了个400多的基金课,到目前为止,课程还未打开过。
当然,我并不反对付费。相反,付费是好事。一是对作者的肯定,二是付费可以过滤掉一部分低质的内容,节约时间。
但并不是你买了知识就是上进,就可月入10万+
2、什么是想要,什么是需要
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想要,恰恰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们大多数人只知道什么是我想要得到的,比如说挣很多钱,学很多技能是我想要的,但从来不知道我需要付出什么。
周杰伦,大家都认识。
他的搭档,御用词人方文山大家应该也不陌生。
小时候,方文山家里很穷,甚至连幼稚园都没上过。没成名之前,每天都要写歌词,写完后将歌词抄好1-200份,投稿到不同唱片公司的不同人或是同一公司的不同人手中。
如果有人看中了,再在歌词中选这首歌的旋律。
成名后,大量约稿。没法去等着灵感的涌现,或者是喝个啤酒,品个茶来激发灵感。只能是到点你就坐到电脑面前,把它当成一份工作,我今天必须要完成多少。
著名职业小说家村上村树也是如此,每天凌晨4点起床,规定自己每天写10页,每页400字。即使哪天状态不佳,也要写4000字;哪天状态很好也会及时刹车只写4000字。
我们大部分人想要挣钱或是学技能,是为想要买的单。而真正为自己需要买的单很少。
想要某样东西,这必须是需要成本和付出的。
如果你想要活成你想要的模样,就应该去做你需要做的事,有些事情即使不喜欢,也必须认认真真地去做。
3、摆正心态,才能向前一步
成功并不难,难的是持续不断地行动。
买课学习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课程讲到的知识点不断地去刻意练习,去实践才是硬道理。要不然花再多的钱也是百搭。
可是,好好学习,不一定就天天向上。没有得到想要的,我们会莫名的烦躁、焦虑。甚至就想躺在沙发上,一整天什么也不想干。
这时就要我们摆正心态,守住初心。
我擅长的是什么,我一定要什么,在做之前必须搞清楚,从而对其他不必要的有所舍弃。
什么都想要,反而什么都得不到。
著名投资人巴菲特,在他的办公室里面挂着一张美国著名棒球运动员——泰德威廉斯的海报。
为什么要挂他呢?因为这个伟大的职业棒球手,在人类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名运动员中排名第8位。
他写过一本叫《击球的科学》的书,在书中他把棒球击打的区域分成77个小部分,只有当球到达自己理想的区域范围,才会挥动球杆用力一击。每一次打球,只打自己甜蜜区的球。专注于自己甜蜜区的球,即使其他区域有球,也视而不见。而巴菲特也是利用这一专注的精神,进行投资的。
因此选定一个领域不断深耕,进而制定目标,细分计划,并按照计划一步步去实施。
不盲从,不自大。
因为,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