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版本的《曾国藩》一直放在书柜,多次搬家,每次搬家就要扔掉一批,捐赠一批,但是,这三本书一直放着,虽然,书籍斑驳,没有打开过。
疫情期间,读完了《李鸿章》,作为从曾国藩账下谋士出身的晚清名臣,更能深刻的看到曾国藩的胜利来之不易。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给李鸿章的建议,用在今天的眼光看,就是选用育留,到了曾国藩完成剿灭太平天国事件时,天下督抚,一半来自曾国藩账下。打破了汉不掌兵,督抚重臣不用汉人的传统。
近期,镇长说继续打卡,其中一本书是冯唐《成事》。于是,打开阅读器,找到《成事》继续阅读。偶尔,打开得到,搜索“曾国藩”,继续听书。
今天,听了峰瑞资本的李峰讲课,提及苏世民,随即,将苏世民的书也快速听了一遍,结合前期的瑞达利欧的《原则》,突然有了一个领悟,世界的高手,都是善于总结,提炼出方法论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掌握了底层逻辑的人。
曾国藩一身阅人无数,因此,总结出《冰鉴》,看似是相面之术,实际上是将经历变成经验,然后形成自身的人力管理招聘方法论。
“结硬寨,打呆仗”,是将孙子兵法的善战者攻于九天之上,藏于九地之下的兵法进行了活学活用。硬生生的将进攻战,变成了防守战,战,首先要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家人,则是用长期的笔耕不辍来维系血战沙场,戎马生涯的心灵秘境。还在自身风光无两的时候,规劝家人“千里寄书为一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对于个人的荣辱得失,用了一句”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因此,他能在创立不世之功之后,依然能平安的降落,不至于落得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功高震主之人,善始善终,殊为不易。
对于子女,儿子曾纪泽虽然不曾考取进士功名,但是其在作为大使出使海外,用从小耳濡目染的世界级的眼光和沟通能力,为清朝之大厦将倾续命。
难怪,蒋介石也好,毛泽东也好,都对曾国藩钦佩不已。
曾国藩让人尊敬,因为他能进士出身,10年升级7次,腰跨六部中4个部位的侍郎官衔。
曾国藩让人佩服,丁忧期间,在国家危难之际,在地方官不配合的情况下,居然能拉起来团练,并且历经10年,搞定连正规部队都搞不定的天平天国。而且,国家不曾拨款,不曾配置人员,他居然无中生有的用捐班募资,用厘金充费。用结硬寨打呆仗步步为营,最终战天京,为清朝续命。
回归到曾国藩的底色,竟然是那个读书很笨,连房梁上的贼都嫌弃他的愚钝的人。
对于,这样的高手,你难道不想深入了解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