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叔本华在《论读书》中写道:“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虽然我们不必做得那么决绝,但读书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让自己“搭上了思想的便车”。
如果说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思想,那么读书笔记的作用就是让自己更有深度。有位评论家说:“如果拥有五本可以随时拿来重读的书,那么你已经成为一位出色的读书专家了。”为了发现这样一本只属于自己的好书,在首次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就要注意不只要享受其中的内容,还要为了重读而认真地做好笔记。
读书笔记并不是写完放好就万事大吉了。如果在读书时发现了感兴趣的内容,就应该扎实地多看几遍,偶尔还需要把读书笔记完完整整地翻一遍,了解自己到目前为止都读了什么书。这样的反复输出,也可以说是在对自己灌输思想。而通过这样的过程,已经消化过的信息又经历了一次精细的咀嚼。
即使是漫无目的地重读,也会有些新的发现,遇到意想不到的好句子。读书笔记里记的大多是自己亲手抄下的选段,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看,会发现过去觉得很美好的文章更美好,以前只是一知半解的语句现在已经可以彻底理解了。
你可以重读一遍读书笔记,也可以索性重新写一遍读书笔记,这些都是你独创的本书专属阅读法。
初次读一本书时,如果以前读过这位作者写的其他书,也可以拿出当时的笔记重读一遍。通过这样的过程,你可以回忆起以前读书时的场景,带着当时的问题去读。
读过一本书后到第二次拿起书的这段时间里,读者本人会经历一些事,发生一些改变。因为我们每天都会在日常生活中收获一些新的知识或信息,所以,对书中内容的感想和理解自然也会发生改变。
好的读书笔记就像认真洗好切好的蔬菜和鲜肉一样,可以随时拿出来根据需要进行输出,这样才能将“借来的”思考准确地转变为属于自己的东西。